书籍 “天命”如何转移的封面

“天命”如何转移

杨念群

出版时间

2022-07-31

ISBN

9787208172906

评分

★★★★★
书籍介绍

★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教授深耕二十余年,政治史研究扛鼎之作

以贯通视野,系统梳理清朝以前数千年的正统观流变;以聚焦眼光,深度剖析清朝复杂多变的“大一统”观形成轨迹;以延展思路,清晰勾勒“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

★把“大一统”作为方法,开启理解中国的全新视角

王朝更迭绵延千年,历代帝王如何树立政治权威,获得承接“天命”的资格?历两汉宋明儒家阐释,清朝如何改造前朝“正统观”,重申“一统”之为首义?

★绘制清朝建立特殊“正统性”的全息图像,深入揭示有清一代皇权的本质

从制度、文化到边疆治理,互动考察政治与教化;由帝王、官僚到基层社会,层层分梳统治与治理。

★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核心观念,发掘其在现代历史转折过程中的延续性作用

什么是“统治”?什么是“清朝统治”?“统治”与“治理”的边界应该设在何处?如何重审“纪纲”的意义?

———————————————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目录
绪论:“中国”“天下”与“大一统”比较论纲
第一章 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及其与“大一统”之关系
第二章 清朝“大一统”观再诠释
第三章 “正统观”形成的内在张力:清朝“二元理政模式”与 “大一统”思想
第四章 清帝的“教养观”与“学者型官僚”的基层治理模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赞同“三清喵”的说法,这人应该是知识面集中在中古范畴。清代道教已在高层政治中完全不具备影响力了,对于上层信仰也无影响,这点与中古截然不同。在清代的政治文化中,其主要的挑战与调适始终是来自儒学内部,所谓藏传佛教也只是清帝统合蒙藏的一种权术,而毫无疑问清帝真正的忧患始终在汉地。如果连这点都认识不到的话,就请那位不要读清史的书了,没必要,毕竟清代离中古甚远,本亦无参考必要。再更一下,针对某人让我去读的研究,杨启樵书仅备通俗读物之用,一是阙漏甚多,二是多为沿袭史料缺乏辨析,三是年代久远已无参考价值。因此非本领域的某人请不要在鄙人专业领域徒增笑柄。至于某人说提及中古部分,书中数页而已,恐怕无妨。另外,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打一星的是不是有病?清朝都不能研究了?而且作者也没拥护清朝,你破哪门子的防?
或许由于作者主治清史的缘故,汉唐宋明部分始终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作者一方面认识到信仰与天命的关系(譬如Z传佛家,孙英刚先生论著),一方面坚信儒家是天命的支柱。至于中古时代与之颉颃的道家,居然直接付之阙如(这方面学界研究亦有不少,譬如灵宝二帝与姜生先生师徒)。更加吊诡的是,作者引用《庄子》(15页)《法言》(20页)等常见古籍,竟然还是转引。部分细节解读,还有误读原文的嫌疑。兹举一例,以为证据:70页谓“司马迁就曾评价说儒家与文史星历等职业地位相当,近乎卜祝之间”,其实原文并非儒家,而是司马迁的先人。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司马谈父子主要信奉道家黄老。至于有信徒宣称清代高层与道家毫无关系,那么烦请参考杨启樵、王见川、尹志华等先生的论著。按照他信徒的逻辑,既然不做清前史,那么写干嘛,徒增笑料。
证明大一统不谈文字狱,只谈皇帝如何挥斥方遒利用儒学修养和个人魅力把士大夫收编。和在2022年论证武汉封城是如何及时有效是一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