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鲍德里亚访谈录的封面

鲍德里亚访谈录

[法] 让·鲍德里亚

出版时间

2022-06-30

ISBN

9787208176065

评分

★★★★★
书籍介绍

让•鲍德里亚是世界知名的后现代理论家。但在访谈者和听众面前,他又成了一位优秀的演说家,饱含热情与哲思地分享自己关于理论、现实、人生的看法。本书首次收录了涵盖他整个职业生涯的25篇访谈,时间横跨了从1968年到2008年这40年。这些访谈的主题广泛,既涉及《消费社会》《致命策略》《论诱惑》《拟像与仿真》等主要作品,也涉及他的学术生涯、美国之旅、摄影实践等丰富人生经历,更涉及他对恐怖主义等当代话题的回应。我们不仅能在本书中一窥这位学者思想生涯的全貌,亦能与这样一位真挚而深刻的老友对话。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报纸、杂志和期刊中的访谈,可能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生动的鲍德里亚思想录。

— 关于本书 —

☆是访谈,更是人生游记

☆25篇真挚而深刻的访谈,40年批判而追寻的人生

— 关于作者让·鲍德里亚 —

☆社会思想大师,后现代主义的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

☆农民心灵的群山之子,炙手可热的学术之星,踏上旅途的流浪之人

☆深邃冷静的批判者,真挚幽默的受访人,人生长河的舟上客

— 编辑推荐 —

鲍德里亚是一位深邃冷静的批判者,更是一位真挚幽默的受访人,一位人生长河的舟上客。

作为批判者的他已为我们所熟知:他运用拟像、仿真、诱惑等概念,揭示了后现代世界中现实消失后的虚拟、冷漠和空无。当我们失去了独有的特性,失去了主体的感觉,他自己则把这种冷漠和空无作为策略,以便看到真正在运作的形式的浮现。这是他所独有的乐观主义。

作为农民之子,他继承了慵懒和反抗的习性。他没有走上一条十分传统的学术道路,亦在学院中拒绝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他开始玩跨界,玩摄影,又因一场心灵之旅在大洋彼岸声名鹊起,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偶像。“二十岁时是啪嗒学家,四十岁时是乌托邦主义者,五十岁时跨界,六十岁时成为病毒的与转义的。这就是我的整个故事。”

而这40年来的思想和人生,都由这位后现代大师在这25篇访谈中对你娓娓道来。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国哲学家,后现代社会思想大师,曾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牧师。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他也被法国学界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从1988年起,鲍德里亚在英美学界获得广泛赞誉。其主要代表著作包括《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译者 成家桢

复旦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生,主要研究现当代法国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哲学。

目录
前言 洛朗·德·叙泰/ 001
僭越是一种政治行动模式吗? (1968) / 001
观影故事(1982)/029
鲍德里亚的诱惑(1983)/040
一个毫无矫饰的世界的矫揉造作(1983)/04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鲍德里亚法文访谈集,收入不少常见的访谈名篇,尤其是《黑客帝国》。在25篇访谈碎片拼出的40年中,能一窥这位后现代老人背后亲近的一面——在废墟之中存在的独立、顽强、豁达。
看得似懂非懂的一本访谈录,横跨社会学、哲学的思想性。知道鲍德里亚是因为《黑客帝国》,但他在1998年的访谈中却对此不以为意。生啃了几篇访谈后,逐渐摸到了他的一些理论基础:世界是一场彻底的幻觉,存在着一些规则,人们就是在试图逃避这场彻底的幻觉,让世界变得真实化、去结束幻觉(但无果);拟象,是一种对现实的象征性控制,但非实际的技术性控制……还在消化中,但确实能get为什么沃卓斯基兄弟(姐妹)“借鉴”他的思想了
译者翻译得很清晰,在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上也比较符合鲍德里亚的原意,这本书最好的一点是能够以历时的顺序梳理鲍德里亚理论重心的转移。
感人啊,编辑老师和出版社效率很高,交稿一年不到就出了👍
不太好读
借壳标注:鲍丹三《回忆录》(文集)。以阅读本书慰藉于2022年11月9日辞世(骨质异常增生)、生前曾致力于改革开放搞活的鲍老。比预想中要好看很多,鲍本是一支笔,担任领导工作后文才被部分掩盖了。文章大多写于99年前后,有乐观情绪(认清本质的乐天不让人讨厌)。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转速快,政论文善于借力打力,能从一些不明显处提出反问,可见一直没放弃独立思考。诗歌也很有及用典均有水准,不愧是海宁人。“蓬莱为物语,懒得再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