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年轻男人的封面

年轻男人

[法]安妮·埃尔诺

出版时间

2023-07-30

ISBN

97872081817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年轻男人》中,安妮·埃尔诺以她一贯的敏锐与坦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欲望、记忆与时间张力的世界。这本书不仅是她个人经历的回溯,更是对性别、年龄与社会规范的深刻反思。通过一位中年女性与年轻男性的情感纠葛,埃尔诺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以及时间如何在记忆与写作中重塑现实。她的笔触既细腻又尖锐,既捕捉了性欲的微妙波动,也探讨了社会对非传统关系的偏见。在鲁昂的咖啡馆、蒙蒙细雨的午后,她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不安。这是一部关于自由、启蒙与自我探寻的杰作,它挑战我们重新思考: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如何书写自己的故事,又如何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
安妮·埃尔诺是法国当代杰出女作家,出生于利勒博纳,青年时期在诺曼底伊沃托度过。她持有现代文学国家教师资格证,曾先后在安纳西、蓬图瓦兹及国家远程教育中心任教。埃尔诺的写作生涯与她的教师经历紧密相连,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女性视角著称,风格简洁犀利,善于通过个人经历探讨社会议题。2022年,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文学界的翘楚。译者栾颖新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现居巴黎,是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博士生,译有《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等作品,并著有随笔集《那个苹果也很好》。
推荐理由
《年轻男人》是安妮·埃尔诺的深刻自传体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探索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深入剖析情感纠葛、性别身份和社会偏见,展现个体性与私密性如何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触动他人意识。埃尔诺的写作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回溯,更是对社会等级差异和男性统治的质疑,带来知识与自由。这本书通过情史与回忆的交织,呈现人生的不同阶段,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重量与生活的复杂。对于喜欢深度文学、关注性别与社会议题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个人经历和女性身份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社会本源和性别平等的学者
喜欢细腻情感描写和回忆录的文学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安妮·埃尔诺作品集”中文版序言
媒体赞誉
年轻男人
译后记:文字是一种魔法
用户评论
正文也就三十来页,还是巨宽的页边距和行距,这个定价真的离谱了!!真的有必要吗这样出书
好小书,非常有认同感。不过我想如果换成我的话,心里还是会有20岁时认识的人吧,至少现在是这样。不知等50岁是不是还这样~
埃尔诺在本书中无意泄露了一个把握她记忆书写,同时也是一切记忆书写的关键词,即“复写本”。真实发生的事件经过时间转译,在记忆的复写本上留下痕迹。特殊之处在于,复写本的页数趋近生命的时长,因此记忆得以通过象征、符号、语汇反复重演。性爱则是埃尔诺还原这个记忆发生学过程的载体,切身体验与半意识交替轮换的瞬间,记忆和存在在晦暗中闪烁不定,这又一次展现了埃尔诺“激情现象学”的鲜明特征:通过记忆还原激情的本来面目,又通过记忆赋予无历史(或去历史化)的个体以时代性,从而实现解构“大写历史”的文学指向。通过年轻男人的面貌和眼睛,那个不再年轻的女人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衰老,但她不为此而感到羞耻——似乎埃尔诺不经意实践了罗曼罗兰意义上的英雄主义,但更进一步——那是属于一个成熟独立的女性的英雄主义。9.0/10
很喜欢
标记到999本的时候对第1000本是什么有一些设想,本来有想读完刚好mark到整数的,但是最后这一本机缘巧合地出现了。真好啊。埃尔诺会不会成为今年对我影响最深的作家呢,拭目以待。
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我也是一个比“我”年轻二十多岁的人,但有些东西确实是女性视角独有的,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共享。
小小一本还蛮好。
复写本 记忆的物质性 关系中的阶级斗争与统治
很喜欢,就是这种状态,更确切的说我喜欢的是那种双重形式的活着。 这本书诠释出喜欢的是一种不谈过去,不期待未来的情感状态 他们让我脱离了我所属的那个年代,又不属于他的年代,我可以跳脱出来看到年轻时我的过往,仿佛是一种重复的人生,粗鲁的对他的询问说“少打听”,当他有期许时打断他“现在就够了”,甚至可以“怀着极大的快乐,描述日后我们失去对方的心情”,“我不想面前有一张跟我同年龄的男人的脸庞,这样也会记起我的衰老,看着他们年轻的脸庞和身体,我也变得年轻起来”,成熟女人的危险大概就在于,他曾为了我离开一个20岁的女人。Ps:我想这本书大概侧面概括了姐弟恋的真正目的,女主是一个绝经的54岁女人,作者此书不到一万字,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为何喜欢25岁的弟弟的原因吧
可以和杜拉斯写她年轻情人扬的那本对看。埃尔诺的好处是她陈述的客观冷静——虽然依旧不乏激情,毫不带自恋气息,讲述的重心是这段五月十二月之恋所造成的气场及周围的反应和思考过后凝结的"理知"。但是有些句子当真是埃尔诺式的惊心动魄,譬如年轻恋人说"我想在你里面,然后从你里面出来,变得像你。"像《我仍旧在黑暗中》写"我"和母亲关系中某一刻合二为一的恍惚(具体句子我反而忘了怎么说的);她回忆和某个恋人(应该是那个俄国外交官),希望对方把什么留给她,哪怕是艾滋。都是够劲道够至情至性的句子。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