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负建筑的封面

负建筑

[日] 隈研吾

出版时间

2007-12-31

ISBN

9787209043519

评分

★★★★★

标签

建筑

书籍介绍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目录
自序
Ⅰ 分割、批判、形式
1.从分割到统一
2.场和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太多别的知识理论了——缺点+优点。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
刚买来 还没来得及 看看
编辑不认真。有几个连我都能看出的明显错误。
可惜,翻译的那个人真的好差,根本就没有翻译出隈研吾想表达的思想!
没全看懂
又是一本被垃圾翻译耽误的书
这本书,我觉得偏向于社会,书中印象最深,批判具有反批判天然属性
@2008-07-28 22:59:40
隈研吾的建筑理论反思都是基於其对现实情形的认知,在本書他提出20世纪的城市以整体空间(现代主义建筑)和区域规划制两大基础组成,并称之为“圈地功能”,建筑以出现於所有人面前的公共的、带有强迫性的面貌,成为巨大资本潮流可视化的装置。 同时住房政策和公共事业让权力和建筑形成共存关系,期待大规模生产的乘积效应,却并未触及资源消耗问题,因此必须对把建筑与周围环境割裂开来的想法进行质疑,如何才能建造一种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与视觉需求的建筑成为他的目标。 他從风格跟后现代、形式和现象学、电脑制图技术与后结构主义等方面思考,亦认为密斯利用整体空间对建筑的形式化分隔是有效的,但场(环境)和物(客体)之间需要新的分割,触及建筑的流动性如同伊东丰雄的实践。隈研吾最矛盾的还是他批判的对象却成为其作品和品牌的积累。
大一人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