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的封面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英] 奥利弗·詹姆斯

出版时间

2019-06-30

ISBN

9787210113041

评分

★★★★★

标签

教育

书籍介绍

热销英国近 20 年的经典著作

《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与英国国民心理学家一起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拆解自己人生的前 6 年

◎ 编辑推荐

☆《天生非此》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又一经典著作,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BBC 知名男主持人杰里米·韦恩倾情推荐,《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 另辟蹊径,立足时间维度将人生的前 6 年拆解成 3 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

☆ 案例丰富多元,既包括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众所周知的名人的故事,也结合了患者的治疗过程,还涉及对罪犯、精神疾病患者的采访和对其原生家庭的追溯。

☆ 边写故事,边揭开记忆深处的秘密。本书将提供全框架式的指导和丰富详细的范例,从定主题、选择中心人物到情节铺设环环相扣,留下看得见的个人成长足迹。

◎ 内容简介

家人对你的期待是否让你困扰?

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嫉妒、竞争或不自信等元素吗?

与别人交往时,你是否总会陷入同一种破坏性的模式中?

作者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最早的 6 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 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 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 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机敏、有说服力、进行过周全研究的经典著作,同时令人耳目一新……它比治疗来得有趣,是值得所有人一读的心理学书籍。

——《星期日快报》(SUNDAY EXPRESS)

一本对家庭关系颇具启发性的指导书。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从查尔斯王子到杰弗里·阿切尔,这本简单易懂的书通过吸引人的案例与研究,解释了我们童年的经历如何戏剧性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每日邮报》(DAILY MAIL)

在“我们是如何成长的”这一研究主题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是一本有趣的书。

——《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

以拉金的话为出发点,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审视了塑造我们的原因,极力强调后天抚养,并宣称我们在童年早期获得的照顾是十分关键的。

——《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

◎ 名人推荐

如果能规定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看完此书,将比任何政府立案更能带给人民快乐、促进国家经济繁荣。

—— 英伦才子型作家 阿兰·德波顿,代表作《旅行的艺术》《拥抱逝水年华:普鲁斯特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一部经典著作,一本绝对能引起你深思的书。

—— BBC知名男主持人 杰里米·韦恩

目录
修订版序言
前 言
简 介
第1章 我们的基因
第2章 描述我们的家庭剧本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原生家庭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影响这件事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是失去了自我的附属品。很喜欢这本书里最后通过创作来内省的方法,有时候也许真的只有看到自己的无意识的投射之后,才会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如果真的不喜欢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努力去做不一样的人,而不是慢慢变成他们。
本书成书时间较早,其间一些描述也缺乏足够多数据支撑,部分内容比较繁琐,是可能劝退部分读者。就个人而言,阅读过程不时停下,因为太刺痛内心。主要观点是早期养育模式及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巨大。但作者并未走向极端,反而在每章中都提供建议方法鼓励读者和受害者积极自救和自省,同时建议受害者不要陷入解离否认逃避偏激等消极状态,而是应该逐步由内而外去理解认知到父母的处境且并不求双方谅解或更苦情。放过自己改善状况,虽不容易但并非全无可能。最后,有病吃药看医生,天经地义。
1、真正的题目是“They fuck you up”,真是触目惊心一语双关的好题目。2、中文题目是原书副标题,但我觉得仍有歧义,本书主要说成人怎样通过回忆和向父母询问的方式,回溯婴幼儿和童年,再通过自我的心理分析,解决成年后的神经症、焦虑等心理疾病,不是“生存指南”,而是“后天的自救”。因为贯穿全书的前提就是后天家庭比基因更重要。本书结构与众不同,3-5章末尾的审视指引很有用,最后两章颇值得细读。3、本书题目虽惊悚,但正文里作者反复强调不要怨恨父母,因为多数情况下父母已经努力做到最好,或是父母本身也是心理问题的受害者,所以本书回溯父母的错误,目的是自省和自救。5、全书缺点是较繁琐,不够精炼简明,案例都是西方名人,反而显得不那么典型。
《天生非此》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又一经典著作,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BBC知名男主持人杰里米·韦恩倾情推荐, 《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立足时间维度将人生的前6年拆解成3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与英国国民心理学家一起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拆解自己人生的前6年。
大概翻了下,十几年前的旧书,从遗传基因和家庭环境入手,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现在看来虽然也很对,但是过分强调不可改变的外界力量的强大,从成长性思维角度来看,人还是有更多主观能动性的,完全可以有力量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 和原生家庭和解,并努力突破标签束缚才更是可选之路
如果有孩子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还是有一些新知识的。虽然整本书有些啰嗦。
弃书,这种真的都是翻来覆去磨磨唧唧的表达一个观点
不少名人的养育案例有意思,可以看着玩,但心理学这东西吧,太玄了…当然小孩子的第一个“六年”很重要,论证也得出了不少概率和具体数字,但我对不少实验和研究推出某个结论存疑。毕竟,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人生际遇变化莫测,每个不同阶段都激发出海量的自我。作为小孩,虽说童年和家庭定基调很强,我还是相信自我潜能的某种改变性力量。再次感叹一句,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对于小孩来说太难了,父母也太难了。长到那么大了,才觉得每一个人来世上都要吃属于自己的那份苦。时不时收获甜蜜和喜悦,倒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幸运——不坏的基因、和谐的家庭、顺利的幼年期、良好的教育、沟通的能力、能够避险和自我保护、拥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同理心、维系亲密关系的能力及成为安全型依恋的恋人…
选了其中1/3观看,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吧,类似的书籍不少。这本书的讲述方式也并没有什么脱颖而出的地方
特别好,读了很有启发,到时候要好好整理一下,最有启发的基因并不直接决定下一代,教养方式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