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幕;1911年,清室退位,辛亥革命催生出了一个新中国。前者尴尬地意味着帝国中兴,后者一度被寄望为民族新生。在这似是而非的中兴与新生之间,有一个王朝日趋一日地走向穷途末路;更有一个新时代艰难地萌芽和恣意地生长。
洪秀全不满足于只做精神领袖、斌椿努力想用儒家术语把西方“清廷化”、曾国藩深信可以用“以命抵命”的模式处理教案、那些归国的幼童成了有原罪的“思想犯”、维新领袖康有为作伪成癖……这些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潜伏着成败的契机;也唯有在《中国(1864-1911)》的细节里,才能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表情,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这本《中国(1864-1911)》只是一种追问的方式,并未得出追问的答案。本书由谌旭彬著。
谌旭彬,青年作家,湖南人,在杂志社和网站等媒体做过文字编辑,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小文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土壤,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和扎实刻苦的考据为工具,耕耘出了通俗历史的诱人果实——《权力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