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会现场的封面

国会现场

叶曙明

出版时间

2013-05-01

ISBN

9787213049620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品看点

▲100年来最好看最完整的北洋国会历史

▲总统之争、派系厮杀、贿选丑闻、外交之辱,再现中国首次民主转型的阵痛

▲余世存、马勇、解玺璋等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1911年,辛亥风云突变,告别帝制中国,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此时,开国会、立宪法、建立共和政体,成为举国上下的最大诉求。仿佛国会一开,即可中华崛起。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中华民国,政制的枢纽在于国会。以梁启超、宋教仁为首的议员,在国会上选总统、制宪法、监督政府、弹劾官员,距离一个宪政民主的中国,仿佛只有一步之遥。

历史的吊诡,恰在瞬息之间。宋教仁被刺、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兴起、曹锟贿选,一波紧随一波,国会三度解散,议员四处流散,十年制不出一部宪法。

本书生动、真实地再现1911-1928这段国会历史,探寻现代中国的首次民主转型,如何从万众期待之中,跌入万劫不复之境。

叶曙明,作家,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成绩斐然。

著有《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中国1927•谁主沉浮》《草莽中国》等。

目录
筚路蓝缕的一代(代序)
【第一章】君主专制亡,民主共和兴(1911.10 —1912.3)
辛亥年,武昌城,首义之后首议国会
从咨议局到省议会
共和元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晚清到27年党国,就是宪政被孙党徒摧毁的历史,好书,值得推荐!
一本书,至于评论的这么矫情吗?
书好看,但是作者立场偏颇不客观,避重就轻,预选结论而选择性评判,高度不够,主观随意显得评判标准不统一。只管州官放火,不准大炮点灯。军阀割据、国外势力避而不谈,不是作者幼稚,实为做惊人之语故意为之。“百年后的任何一个蠢蛋,都能以先驱为消遣,杜撰各种关于他们的谬见”真实不虚啊。
百年过去了,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看到乱象,仍需探究原因。一些语言较为主观,带入不够理性的情绪,有时因果关系不够清晰。将政客与民众完全割裂去看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怎样的土壤长出怎样的果实,总有内在原因。倒是有激励到自己再去多读,不同的作者和角度。
一声叹息
颇有些细致的梳理,对民初各立法机关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只是个人对抒情式历史写作总有不适感,也是无奈。 此外,今年在加拿大时不巧取消了参观维多利亚的计划,但想到汤化龙当年就在中华会馆附近遇刺,还是唏嘘不已。
民国的宪政之路,不是亡于民智未开,而是亡于政客军人弄权,读来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作者行文流畅,引述史料丰富,对民元国会的兴衰做了充分展现,作为读者也切实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先是临时约法本身有先天不足,使得军阀政客都以此相互攻击;再是以暴力替代法律的戏码一再上演,各方最终兵戎相见;最后,贿选且宪法难产使得代议制的神圣性逐步消解,议会终成笑柄,在执政府期间愔愔退场。同时,本书也对革命党人和孙文的形象祛魅,或者说提供了看待他们的新视角,这一点感觉非常难得。如果未来某日本书可以再版的话,希望能附上年表,这样对于南北大事件能有更直观的认识。
看在没有几本民初议会政治的研究上给个四星,一本梳理时间线的通俗读物。国会政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虽然作者认为不是不适合宪政,但其实不难看出,民初制宪时争论的各种合法性问题,根源上都来自漏洞百出的临时约法,而政治上反反复复的南北对立,也是辛亥革命之时南北之争的变体,代议制民主是建立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与共识之上,而南北双方并不存在什么共识可言,辛亥革命的带妥协无外乎只是个休战协议,无论北洋系还是革命党,都是我打江山就得我坐江山的主,没有人会让出权力,也不可能有什么妥协,对于国会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态度,更不要提什么尊重议会,议员们像丧家之犬一样被南北双方撵来撵去,乱七八糟的国会层出不穷,议会政治堕落为派系扯皮,十年定不出一部宪法,耗尽了所有人的耐心,革命前的希望最后沦为闹剧,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