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封面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出版时间

2016-12-01

ISBN

978721307563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扛鼎之作

唯一正式授权大陆简体版本

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

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

………………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中国现代小说史》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六十年代初小说的发展; 他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 他对许多现代小说家重新评价,“发掘”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评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钱锺书等。本书英文版初刊于 1961 年,中文译本于1979 年出版,学术地位历久不衰。

………………

※名人推荐※

文笔之雅,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论,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

——文学大师钱锺书

夏志清的书至今已是公认的经典之作。它真正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美国作同类研究的后学扫除障碍。我们全都受益于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欧梵

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对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格局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他发现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师陀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价值,并引发了大陆历久弥新的张爱玲热、沈从文热、钱钟书热,改变了中国现代小说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冲击了大陆学术界的价值观念。

——湖北大学教授刘川鄂

目录
一介布衣:纪念夏志清先生 刘绍铭
2015 年再版序 刘绍铭
2001 年版序 刘绍铭
作者中译本序 (1978 年)  夏志清
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  王德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全文无删减的话,根本不可能在大陆出版
评价中带嘲讽,诙谐又不失公允,所褒者如钱锺书、张天翼等当之无愧,所贬者如郭沫若、蒋光慈等确实如此,夏公秉笔直书,激浊扬清,实为我等学子指明了现当代文学之真实方向。 (如果只是想了解夏教授的文字有多露骨的,可以直接翻314-315页)
五十年代,在海外的大学,申请了一个基金,匆匆忙忙读了现代的小说,用新批评的方法开始写文学史,处处以西方文学为标杆……荒谬的观点自是多于有启发性的观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扛鼎之作 唯一正式授权大陆简体版本
建议你千万不要把这本书以为成一部权威的教科书,要是能把它当做“一家之言”的文学评论集,也许就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并不需要完全认同)夏的很多尖锐,甚至刺耳,但绝不是没有道理的观点了。在这本书中,夏“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表现的很明显,他并不是“反供”,只是“反政治”。只有纯粹的描写刻画人性,而不掺杂过多革命党派观念的文学作品,才会给予最高的评价。也许的确没有做到绝对客观,但夏身处一个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的环境下,写出的这本书,也算的上相对客观了。
对里面很多作者毫无兴趣,因此只细读了一半,其他则粗略翻过。细读的部分(比如鲁迅、张爱玲等)感觉也写得非常一般。
尽管作者的一些观点,几乎让我感到残酷——尤其是对鲁迅,以及对那些在特殊时代徘徊、挣扎于文学的宣传性与独立性之间的作家们——但总体而言,这本书启发甚至调整了我对于文学和时代关系的理解。“勿为理想消耗光阴,勿为人类但为圣灵写作”;同时认识到文学说到底是“人的文学”。每个读者都可以以这两条看似矛盾但实则统一的尺度,去重新审度文学的世界。
夏志清一方面肯定“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年代文学道义上的使命感,“感时忧国”的重要性,一方面又不留情地批评中国现代小说的缺点“受范于当时流行的意识形态,不便从事于道德问题之探讨”。他总是摆出反主流的姿态,让我得到了不少启发,但有时候我觉得矫枉过正,比如他说鲁迅“怕探索心灵”“怕流露出对中国悲观和阴沉的看法”我是不能同意的。至于夏志清究竟是在研究“人类的文学”还是“以西律中”我想不明白。不过不管怎么样感谢这一双慧眼发现了钱钟书与张爱玲作品的价值,尤其是使后者的作品没有被当作“鸳蝴派”而埋没。
或许是原著本面向西方读者的缘故,整体上是立足西方文本对中国现代小说家加以推介的。夏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外来者姿态审视中国现代文学,令人不适。此外,虽说是兼听则明,但夏本人一面标榜纯文学立场,一面又不间断地强调意识形态;立足新批评却又批判中国古代文学只有辞藻无直面人生之勇气,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夏本人对无产阶级文学极尽嘲讽之能事,但一个时代的青年集体左转又作何解释?夏的逻辑也实在令人难以苟同,如P289前两句“茅盾—作家”,这一观点是如何立论的?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哪?
爱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