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白板的封面

白板

[美] 史蒂芬·平克

出版时间

2016-12-01

ISBN

97872130763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关于主流人性论的颠覆性反叛,破而后立,进而建立起新的意义和道德观念,重塑对人性的信心。

·阐明人性的本源、内涵及局限,追溯人类诸多苦难的根源,拨开道德错觉的迷雾,直达现实的彼岸。

·直面人性科学研究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政治、暴力、性别、儿童及艺术,发现诸多现实冲突背后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价值观念。

·一场探索人类本性的奇幻之旅。

·史蒂芬·平克“语言与人性”四部曲之最后一部。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白板说的兴起与挑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性论,以便对他人的行为做出预期。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在当今知识界占据着重要地位,卢梭的“高贵的野蛮人”和笛卡尔的“机器中的幽灵”也颇受追捧。今天,很多学者向这些昔日的主流理论发起了挑战。
01 三种流行的人性论
02 人性理论的前世今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所推荐的第一本书,也是因为从标题中,就能看到Steven Pinker的立场,这在我和一些女权人士在两性差异问题生发生争吵后,更想要了解同我一样立场的Steven Pinker如何论证。但让我惊喜的是,从这本书看到从进化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角度,如何看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一章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讨论尤其精彩,最后谈到个人特殊事件、随机因素、命运,从而导向的不可知论蛮符合我的口味。另外邂逅了Robert Trivers这尊大神,对他的自欺理论尤其感兴趣。整本书看,翻译有点差,有明显翻译错误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关于人性的学术著作,可能是本好书,但是读的很痛苦,各种旁征博引,对非专业人士不是很友好
平克对“将人性视为一种危险观念”的态度刨根问底,借历史挖出其道德和政治源头,探讨遗传和环境复杂的交互作用,以探讨不同情境下对问题的不同解读。 0121家中0201毕。 内容9分,旁征博引字字珠玑;思想10分,平克通过自己的严谨分析,带我们辨证看待人性问题,借此启发我们认清知识科普的表述,分辨雄辩和事实、攻击和质询、鼓动与说服,同时点明科学援引的边界,既要打通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又要注意不同学科的适用范围;结构7分,内容多而不散,连贯一体;翻译7分,读懂平克;趣味8分,白板说激进但论述看得十分过瘾。总评8.2。 行为遗传学的三条法则,在相关问题上用处颇大。对于语言决定论,平克几乎每本书都得插上几句,但证据不同,可谓独具针对。第五部分写的极其出色,油然敬佩。
读的很累。人性之初并不是一块白板,什么都没有。其实本书的内容,从宗教、神学、灵学等很多方面可以更好的去解释。而有些人偏偏要用科学,去解释人性,也就是说用后天去解释先天,所以很多东西自然就说不通。
进化论、脑科学、神经理论、基因、基于六位数或更多样本的心理研究等,击破了对人性和人类行为广泛存在的错误想法,比如“白板”。平克文笔很棒,流畅优美。简单说,随机roll的点数、基因捏脸系统的结果、心智范式,比我们想象的力量大很多。
毕业论文参考书目。就此画上句号 The degree finishes me!
感觉书名叫《白板?》更合适
好晦涩,根本看不下
教授在书中首先对人性“白板说”的相关内容和理论演变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发现,逐步推翻了“白板说”的观点,并反驳了对于人性观的担忧。平克认为人类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不是由后天决定的。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不会引发社会混乱,反而有助于人们去寻求歧视、剥削、压迫、暴力等问题的解决之道。
关于人性的本质的探讨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人性,所以,探讨儿童、性别、暴力、艺术....才有了支点。平克果然很会结构,严谨且有说服力,在《学会提问》之后看这本书,才会看得更清楚作者的学术功底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