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和你的封面

我和你

[徳] 马丁·布伯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21308112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孤独。如何建立与他人和世界的真实联系,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成为了许多人的困惑。《我和你》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作者简介
马丁·布伯,犹太宗教哲学家、翻译家、德语文体大师,1878年生于奥地利。他的著作涵盖犹太神秘主义、社会哲学、圣经研究、宗教现象学等领域。布伯的哲学核心在于人与其他事物的“相遇”或“对话”,其中《我和你》是其代表作。他的思想深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荐理由
《我和你》是一本深入探讨人类关系和存在意义的哲学著作。书中通过对比“我—你”和“我—它”两种关系,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阐述了基本词的意义和语言的三种存在方式。作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人类与世界、人与人的联系,揭示了精神生活的真谛和信仰的本质。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还启发读者重新审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心理学、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渴望了解自我和他人关系,寻求人生意义的人
从事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者
以及所有追求精神成长和内心平静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后 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每个字都认识,合起来读不懂。
已购。第二次读,新译本,这本书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巨大又迷人的谜!每一个单个的“你”都是向永恒的“你”所做的一次眺望。人们用很多名字来呼唤他们的永恒的“你”。即使有谁觉得神的名字羞涩不能出口,甘愿妄想自己就是无神的,但当他带上他整个已顺从的生命,呼唤他生命的那个“你”,他就是在呼唤神。世界与我相互包括。“你”的关系使我脱离世界,为了把我同世界又结合起来。人渴望能够持续地在时间和空间里把神拥有。人不愿意停在语言不能形容的状况中对意义作确认,而更愿意把这确认铺开来看,看成某个能够一次又一次,不断感觉到、触碰到的东西,变成一个在时间方面空间方面都没有缝隙的连续体,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给人的生活带来保障。人能够遇上与神相遇这种事情,不是因为满心只想着神,而是因为依托着世界,把意义印证出来了。
此书是讨论“关系”的哲学经典中的经典之一。人类不太可能在面对所有人时,都能做到“我和你”的人格关系。人性中,那股纳粹面对犹太人似的“我-它”关系,本质上是权利侵害;这一点似乎在后续的商业化社会发展之中,并未能够如布伯理想建构的那样有所收敛。实施上,商业化社会,连情感都是有价的,更多的是涉及利益的“我和它”的关系。但这并没有削弱布伯哲学令人震撼的力量:人之所以为人,还是需要仰望星空,有内心所敬畏的道德律的。
杜绝与所有虚假作联结,但不要忘了去可以给予的领域给予,给予就是真实打开与联结的基础。就是马丁布伯所说的对面前的那个对象不去称为“它”,而是“你”。“你”,在万事万物的可能之中,但只有当“我”是丰盛与流动的时候,只有当“我”愿意给出“我”时,“你”才可能显现。在只有“我”与“它”的关系网的世界里,所有的关系都是虚设与暂时的,其相互的交换与给予的实相相距甚远,与本质的灵性擦肩而过。那个“我”有可能是博大的,但不可被触碰,也就取消了“你”的可能。对于凡人的“我”来说,神与灵,是那个“你”;对于神与灵来说,凡人亦成为“你”,基督通过十字架,佛主通过地狱,都用“我”深深碰触了“你”。而那个只与“它”发生关联的“我”则将永远漂移在虚妄的界限,其自身亦将永远作为之于事物的“它”。
我们与自然间隔阂着语言。 不要沉溺于经验世界中,抓住过去不放就无法拥有现在。 (没太看懂不配打分)
有两个关系:我-你关系,我-他关系。在说我的时候蕴含了“你”或者“他”,它们是一对基本词,决定了两个面对世界的态度。 对一件事,可以先想想要将之当作“你”,还是“它”。
重读意味着闲,没有人一起过周末。
#购于西西弗# 这部著作是一篇认识论的论文,然而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论,即对普通知觉的性质与确定无疑的真理性的理解,而是对认识的方可能方式或类型作广泛的探讨。布伯的论点是:严格的经验主义只是与实在的几种关系中的一种,而仅仅建立在这种认识方式基础上的生活是完全苍白的。虽然他拒绝对此作出论证,但他认为方式的多元化是与实在本身的多个方面相适应的。布伯认为,对人来说,世界是双重的,这与他的双重态度是一致的。这个总的态度在多种语言中都表现为我、它、你的词中。它与你并不表明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个我与同一对象之间的两种可能的不同关系。布伯观点的基础是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强烈反对。根本没有内在的肯定了自我存在,然后向外走向上帝与世界的独立的我。相反,没有我自体,只有存在于这两种基本关系中并为人所知的我。
第三部分宗教内容完全没概念,唯一领悟到的就是“我与神的关系应该是我-你的关系。”不过第一部分很透彻地对两个基本词进行了阐述,那种平时有感受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被用特别流畅的语言说了个清楚明白的感觉。肯定还得再看几遍才有可能懂。
“我-你”(Ich-Du)这一对基本词是對“我-它”(Ich-Es)这种西方哲学传统的超越:“它”只是“我”(主体)认识和利用的对象(客体),通过“你”指向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生命对话及内在本性的相互归属。真正的人生皆是相遇,正是相遇打开了个体存在的维度。 马丁·布伯奉行新虔教派的泛神主义思想,对他来说,神是“完全的他者”,人与上帝的关系对我-你的关系起着支配作用。其後布伯开创出“中间理论”,即社会的主要存在状态是處於不断更新的“中间状态”,而非固定在那些传统的血源关系和民族特征之中。 联系是相互的,与联系的直接性相比,所有间接的东西都不重要。列维纳斯由此引导为我与你面对面沟通和道德期望的关系,即开放且愿意聆听他人身上的“他者特性”(otherness)的姿态。超越对抗,以此化解矛盾与斗争。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