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坡道上的家的封面

坡道上的家

[日] 角田光代

出版时间

2019-12-31

ISBN

9787213095931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新手妈妈里沙子,被选为了一名陪审员,接受审判的是一名杀害幼女的“恶母”。随着庭审的深入,里沙子却发现被告和自己是如此相似……

为了育儿放弃职业生涯,却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再多的辛苦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丈夫帮忙再少都会被外界赞扬;育儿中有无数的疑问和困难,却只会被敷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里沙子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

我是妈妈,是女儿,是妻子,可是我也想做自己。

年度女性发声之作,你不得不读的5大理由:

1.新京报、界面文化、澎湃等主流媒体刷屏报道

2.武志红、反裤衩阵地、萝严肃等KOL大号争相热议

3.Sir电影、独立鱼、乌鸦电影等影视公号相见恨晚

4.同名改编剧作蝉联豆瓣微博话题榜,数十万网友齐声打Call

5.郝景芳、侯虹斌、库索、张怡微等七位文化女性走心推荐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揭露丧偶式育儿困局,探究女性生存真相。

~~~~~~~~~~~~~~

郝景芳 —— 作家

现代社会往往鼓励母亲、赞扬母亲,却鲜少有人看到并理解女性的孤独和倦怠。家庭内部的日常琐碎而繁复,社会的压力无形而持续,而这些本不该由她们独自背负。

侯虹斌 —— 媒体人、作家

虽然说的是日本的故事,但是,中国女性仍然心有戚戚。水穗和里沙子这样的人生,表面光鲜漂亮,实则压抑、窒息、绝望,无从逃脱。年轻妈妈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库索 —— 旅日作家、媒体人

现代社会把“母亲”和“妻子”默认为一种义务劳动,普通女性想要摆脱这两个标签的束缚而拥有自己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起社会环境的不宽容,让女性更为崩溃的是家庭和职场的不兼容。

张怡微 —— 作家、学者

《坡道上的家》带着平实的情感和真诚的困惑提醒年轻女性,人生目标的设定、亲密关系的沟通、自我教育的准备不应只做到婚前为止。生活的考验静水流深,幸福的旅程是漫长的上坡路。

顾湘 —— 作家、画家

生活真是又苦又累啊。为什么不能叫苦叫累呢?哪怕是叫一叫,或者只是听见同样的别人叫一叫,心里也会好过不少,才能够继续活下去吧。有时候听不见别人的声音,自己也叫不出声,就在寂静里面坏掉了。

戴潍娜 —— 作家、诗人

世上没有天生的母亲。那些犹疑的笔触所带出的,婚姻和育儿生活中难于澄清,却无处不在的微妙的“不公感”,令人毛骨悚然。

匡匡 —— 作家、日文译者

这部小说不是什么恶母的故事,是所有女性从同类的苦难中照见和救赎自身的洞口。

目录
序章
公审第一天
公审第二天
公审第三天
公审第四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人的悲喜是无法共通的。所谓理解不过都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已。
不同于绝大多数人,我没看过去年那部同名的热播日剧,所以读时既没有剧透束缚,也没有太多情感设定,于是也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小说靠两条线推进,时间上是水穗溺婴案为期十天的审理,情节和情感主线则是候补陪审员里沙子听案时不断代入的自身经历。可以说本书就像镜子一样,里沙子在水穗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婚姻和育儿家庭,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却在几乎围绕案件本身和里沙子身边每件事每个人身上照见了自己,有似曾相识的场景和话语,更有不知不觉的无视和失位,无论我们是不是女性,这才是本书最动人之处。都说本书和由其改编的日剧冷静而深刻地揭示了东亚女性的身份、家庭与社会困境,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面镜子或多或少照出了困境背后的症结:生为女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母亲妻子或女儿。“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柒书坊好书榜】从题材上看,由《树屋》、《第八日的蝉》写到《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明显没进步。虽然写的是母亲溺死幼子案,看似非常值得下笔。但在行文里,却来来回回的只能通过罪犯水穗,以及亲朋熟人的供词,探寻犯罪动因。以候补陪审员里沙子的现实生活作为水穗的镜像书写,很明显地将读者归类,用感同身受来讨好读者的写法并不高明。最后将犯罪动机推到丈夫身上,也是不费心思的结局。从故事性上,角田没有超越写金智英的赵南柱,依然把小说写的像纪实文学。如果对这类题材感兴趣,推荐是枝裕和的电影《无人知晓》。另外,这应该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所谓坡道上的家,就是指婚姻一定是一条坡路,有上有下。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不是生个孩子或者杀个孩子能填补的。马伊俐说的没错,且行且珍惜。婚姻不是幻想,是现实。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是对女性境遇有更深入和更切身的了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之下,很多事情是习察不焉的“理所当然”,作为“母亲”的女性所遭遇到的和所承受的,明明觉得不对劲,却都很难明确表达出来。这部小说是一部“自省”之书,里沙子要逐渐把“内化”成自己行事准则的那些“当然”,从如空气一般弥漫的琐事中扒拉出来,不断地琢磨体味,不断地从自身境遇中追根溯源。这本书最精彩的就是它的心理描写,读来很能感同身受。
小说整体布局是普通的框架,以主人公的陪审员身份制造镜像对应,在观察与代入中铺展情节。要把这样的故事讲好,作者的观察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非常让人佩服。洞察幽微,自然流畅,一切就那样发生了,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常。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甚至是无意识的,女性自己也难以觉察问题的根源而无法诉诸于口的,在大众看来更是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固化的家庭阶级结构。如此微妙,如此不对等,一点点消解女性的自信心。连孩子都带不好,是多么没用的母亲啊,只是这样倔强着,努力想做好却很难达到,在某个临界点终至于奔溃。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指向社会文化和性别政治,令人深思。
看完书自己有点喘不过气了。我自己真的需要婚姻和孩子吗?孩子不是一个人的,需要共同抚养孩子的父亲就像是不存在一样,我不需要在一些方面不存在的父亲和丈夫,没有理解过我反而打击我,只有我在一味的理解他,如果我的婚姻是这样的,那没有必要结婚
太细腻了,真的有时候会感叹女人心思如此细腻,一个细节就可以描绘成鸿篇大著……所以有的时候也要反思
后背发凉,直冒冷汗,我们的生活原来是件如此恐怖的事。
“不是想让我改掉奇怪的毛病,也不是想责备我做错了什么,只是想将自卑感种植在我心里。” 这本已经被我列为婚前必须再读的书了,压抑却能让人冷静下来思考。一定一定永远永远请先做自己。
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言谈和对待原来根本就是不对等的,作者描写生活的琐碎的同时,不仅让读者看到新手妈妈是多么辛苦,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忍耐,还揭示了那些普遍观点是对女性无声的压迫和PUA。什么女人就是天生的母亲,如果孩子养不好,是自己不爱孩子。什么一家之主赚钱养家,对你不发脾气,就是晚回家了你还奢望什么呢?这些话我相信很多中国网友都举双手赞同。这些胡话就像温水煮青蛙似,家人、身边的人、社会的人都一遍一遍地对女性说着,使本身身心俱疲的新妈妈总是先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不够爱孩子,以至于让新手母亲精神恍惚,酿成错误,其实这是集体的谋杀,不仅谋杀了小孩的短暂生命,还谋杀了母亲生而为人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