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帝国经济风暴的封面

帝国经济风暴

张昕冉

出版时间

2021-09-01

ISBN

9787213101847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帝国经济风暴:大清帝国最后70年》

一本书讲透经济问题如何搞垮一个帝国。

————————————

为什么晚清已被外国打得千疮百孔,仍旧能屹立不倒?

将清廷从内外交困的绝境中挽救出来的,竟然是厘金的横空出世?

鸦片和茶叶这两种普通的经济作物,如何改变了整个东方贸易格局?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如何从中洞见新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过程?

为什么商业的萧条反倒给了高利贷以兴盛的机会?

山西票号这个“巨无霸”的横空出世,如何一举改变了整个民间金融业的游戏规则?但其受限于经济主体、组织关系、操作手段三个方面,无法脱离为帝国体系服务的命运,只能随着清王朝一同走向没落。在这其间,它如何错过了转型的机会?如何被清政府的监管断了生路?它的种种自救手段因何难以见效?

一个日渐衰颓的庞大帝国,与一个野心勃勃的新兴强权,在世界逐步联为一体的过程中,两者不可避免地碰撞在一起,“天朝上国”的体面在现实的压力面前被彻底击垮。这时,满是烂账的财政状况既是问题之因,也是问题之果。在全面危机下,任何一种激进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局部的小修小补也不能阻止整体性的财政系统崩溃。

本书讲述了清政府针对外贸、财政、货币、银行、海关、商会这六个部分进行的改良,但财政是庶政之母,在帝国经济风暴之下,种种改革不仅无力回天,甚至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政权的彻底崩溃。

在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变革、封建与共和,种种思潮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中古国家与现代国家、封建社会与工商社会,种种矛盾集中上演。本书透视了晚清的风云变迁,以最通俗的语言揭示了清廷困局的形成原因及其经济改革的发展规律。

从现代化中国的原点,看清时代变迁。

————————————

《中国国家历史》杂志、澎湃历史驻站作者、湖北大学史学博士张昕冉作品

著名经济学家李炜光、清史畅销书作家金满楼联合推荐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贸易危机 001
1.撬动世界的东方三角贸易/ 004
2.危机四伏的外交关系/ 010
3.中英贸易冲突/ 01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讲晚清政治、军事的书挺多,但专讲经济的相对少。本书则从外贸、财政、货币、金融业、海关、商人等经济相关的各个方面展示了晚清政府的窘迫。思想和体制的僵化阻碍了大清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变,因此经济发展受限,财政和金融体系窘迫,而这些困难又反过来使得清政府更难以有效推动必要的改革。大清国就像一部老旧的机器,一些敲敲打打的修补不但不一定能让它运转得更好,反而可能让它更趋于散架。 顺便指出作者的一个小错误,书中认为布政使司相当于省财政厅是不对的,其实应该是阉割版的省政府。
作者对晚清经济脉络的素材把握还是相当充分,只是对帝国经济风暴的梳理功力略有不足。一是帝国的体制和性质,与借鉴的西方国家已经不在一个纬度上,却要做现象比较,就越比越乱;二是经济-商业-金融采取怎样的框架分析,作者自己并不清楚,难免顾此失彼,最后结论自然首鼠两端;三是对历史回顾和总结不够,缺乏简略的铺垫,不得不陷入就事论事的叙述中。 当然,这70年要论说的内容太多,角度也可以可以多样,作者显然没有理清自己的定位,或真知灼见的立论,或引而不发的展开。遗憾的虎头蛇尾,不过,还是要感谢作者的付出,让读者短时间对晚清有丰满的感性认知。
三星半 公众号风格晚晴通俗经济史,作者资料收集能力强,编整能力稍弱。后面内容相对开篇的宏大略显虎头蛇尾。
被友邻骗了……你们的五星完全是友情分啊。
解析地非常深刻,封建王朝末期的模式总是一样,只是晚清赶上了千年未有之变局,现代财政体系的引入使清末在理论上有可能缓慢但平和的现代化的,但双刃剑就是不断地战败赔款最终拖垮了帝国。
作为通俗读物,写得有点啰嗦了,作为教辅的话很合适,其实仅仅就那几个点...写成一本书,确实有点凑字了。
本书论述清朝晚期的财政危机,介绍了清朝的贸易政策、货币制度、财政政策、海关以及银行的发展和商人阶层的崛起,脉络非常清晰。清朝的财政危机也是来源于内忧外患,外部方面有贸易顺差造成的鸦片走私,由此带来的白银外流以及货币危机;列强对于海关税的觊觎和层层剥削。内部的危机因素则来自于官场的腐败和缺乏完善的财政审计造成的户部亏空,银号面对外部金融业的冲击等等。其实,中国古代王朝的覆亡,都离不开财政危机的冲击,而晚晴的独特之处在于,清朝政府还对应对西方社会的挑战和被迫走向近代化的种种困境。
罗列了很多现象,遗憾的是几乎完全没有分析
很水……税制和货币的讨论太水了,就是把晚清和财政金融相关的随便列一列,看了和没看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