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封面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

出版时间

2022-10-01

ISBN

978721310694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种爱始终如影随形,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与力量。《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就是这样一本描绘母爱无疆、生离死别之痛的书。它带领我们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体验他面对母亲病重时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深沉的自责与无尽的怀念。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看到亲情的光辉,也能反思生活中的遗憾与错过,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人。
作者简介
张洁是一位成就显著的作家,她是中国唯一两次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自1978年踏入文坛以来,她的创作生涯硕果累累。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为她在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中赢得了荣誉。紧接着,她的作品《无字》不仅在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拔得头筹,还再次摘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此外,《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荣获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祖母绿》则荣膺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张洁的作品广受国际认可,已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发行。她的长篇叙事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更是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进一步扩大了其艺术影响力。
推荐理由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一书深情回顾了主人公与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以及面对亲人病痛时的矛盾与挣扎。这本书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深厚与珍贵,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健康和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对于那些珍视亲情、寻求内心共鸣或希望理解生死议题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感人至深且引人深思的作品。
适合哪些人读
对家庭关系和生死议题感兴趣的读者
珍视亲情、渴望情感共鸣的人群
希望从书中获取力量去面对生活中挑战的个人成长者
寻找关于爱、失去与治愈故事的读者。
用户评论
#3 从头哭到尾
很多年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无数次看到这本书,也无数次决定不借。也听说过改编的同名电影,但一直没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一听这个书名,我就已经可以想象读这本书的过程会非常虐,也一直觉得我不太想承受这么痛苦的文字。前几天朋友D在读张洁的这本书,读的过程中多次向我推荐。刚刚我硬着头皮把这本书读完了(也是一种奇怪的阅读强迫症,翻开之后就想读完)。读的时候很沉浸,也正是因为沉浸其中,更想尽快读完。读的过程中也时不时鼻子发酸,但我没有像朋友D说的那样“在公车上读的时候忍不住哭出来”。我能感觉到张洁写这本书,不仅是对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种接近自我救赎的自救。从她的文字里,我能感觉到,她母亲离开前和离开之后的那段时间,张洁彼时的心理状况岌岌可危,是非常需要心理治疗的。
无论是否知道张洁的文学成就,这都只是一本女儿关于母亲去世前日子的回忆录,也是一本忏悔录。 整本书没有分章节,是非常长的纪实散文。从母亲得病,到如何治疗,如何恢复,最终又如何失去了母亲,脉络大抵如此。 最让我动容的是她对自我的剖析。很多时候陪伴者比病人更加需要好起来。对作者而言,这辈子她要做的事基本都做到了,只有这一次,她倾尽全力也没有把“妈”救回来。别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那些琐碎、辛苦,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发心仍然是希望爱的人可以好起来,所以一切都被这样的爱弥合了。 人生总是有遗憾,无法全心全意地爱每个人。短短八十天,就失去了母亲。 这也是作者留给自己女儿的一封信,中国祖孙三代的感情总是很复杂。外孙女的小名叫书包,很可爱。
“这一年她七十六岁,我五十岁。到了五十岁我才懂得如何多爱一点自己的妈。” 这本书的作者张洁,她亲.自带母亲去体.检,总相信一个b超若没问题,便代表了母亲依然被健康眷顾。然而,在无数个“我以为”之后,她的母亲罹患了脑部绝症。 悔恨倏地攫住了她,自责的念头如影随形地扇着她的耳光,而流不尽的眼泪也改变不了梦碎。她一次次地扪心自问:我本可以更关心母亲的…… 读到这里,我震惊了!原来如此爱自己母亲的张洁,都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关心母亲。 12年后的今天重读,我才真.正地体会到那般五味杂陈的心境:害怕失去亲人,后悔没让这一失去的噩耗晚一些再到来。 然而,人到30岁的我,注定要伴随着——失去的加速。这几年,几乎每两三年就会从故乡传来亲人逝去的噩耗。 或许,生命中蕞不该留下的,是悔恨。
20世纪90年代初,54岁的作家张洁,在其80多岁的母亲病逝后,大病一场… 在一年多的痛苦挣扎中,张洁用散文长篇追念她母亲生命消逝前最后八十多个日夜的生命历程!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