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封面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英] 乔治·奥威尔

出版时间

2006-03-01

ISBN

978721403981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作者是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这部小说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在西班牙内战中,他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民众的热情、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战争经历,让人们从事实的角度去理解战争。在诉说自己感受的同时,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传达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意义,是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本书文风简洁凝练,在静默的言说里蕴含着巨大的动人力量。

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知道奥威尔看苏联很准,终于知道原因了:原来是从斯大林手下逃生的托派
这是本年度最后一本闲书(我保证)。看这本书的原因很大程度出于《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的意犹未尽。奥威尔以他惯常略带痞气和邪恶的调侃笔调记录了亲历的西班牙内战,以及自己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从笃信到憎恨和恐惧的过程。前半写的是前线反法西斯战场上西班牙式的充满喜感的两军对峙(黑色幽默); 后半则是共和阵营内部的“内战”以及政府党同伐异的恐怖政策,其中显然已经有了他日后大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的影子了,或曰为其提供了素材。5、11对于党派斗争动机的阐述和揭露读来略显沉闷; 12对于自己的脖子被子弹打穿时的心理描写很有让人一试究竟的冲动(与死亡亲密接触)。
一直以为奥威尔是大右派,居然是左派,蛮冷幽默的书。
Homage to George Orwell!!
看过这本书才会明白,奥威尔其实并未理想幻灭,他始终相信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只是他追求理想的方式是个人主义的,他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并不信任也更不可能依赖于任何利益集团。
斯大林主义者的反革命行径让革命的、工人的、自治的共和国沦为和弗朗哥法西斯主义者没有多少区别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权。 从这些共产党人将枪口转向马统工党、CNT-FAI时,西班牙革命的失败已是注定。 但即使这些斯大林主义者战胜了弗朗哥,又有什么区别呢? 斯大林主义者批评西方资本主义的绥靖,可他们自己就是最大的绥靖主义者,为了俄国人的利益毁掉了至少是法国、西班牙的革命。
我们来自遥远的地方, 都有仇恨记在心上……🎵
个人的、但忠实的对西班牙内战的记录; 这段经历,尤其是发生在巴塞罗那的政治迫害,大概是作者创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的起源。
观察者也是介入者,主动卷入作为亲历者还能保持冷峻和精准的目光已属不易,呈现出来更显功力,和后期小说不是一个段位。黑色幽默地展现了对左翼幻灭的过程,三十年代共产国际保卫苏联,人民阵线中充满派别敌对和斗争。“谁叫我先生?难道我们不是同志吗?”没有正经武器的孩子民兵们抱着天真的理想站上前线,真正的军人在后方训练。后方衣着时髦的警察和前线衣衫褴褛的士兵。奥威尔对局势走向判断力相当高:不是军事战争而是政治战争、前沿位置被发放用扩音器喊话的任务(不是朝敌人开火而是转变敌人的观念)、无政府主义本身的宗教意味、人民阵线是骗局但若佛朗哥取胜则是时代错误。"在那里,满怀希望要比冷漠或玩世不恭正常,同志代表友谊而不是欺骗",“我们不会向你开枪的,我们跟你们一样,都是工人”、“英国睡意朦胧,直到被炸弹轰醒”。
越了解这个党派越像跳进一口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