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封面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美] 韩书瑞,[美] 罗友枝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214057082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接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念,故而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1820年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往后延伸到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此见出历史发展的渐进延续。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 韩书瑞,美国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主要作者之一,独著有《千禧年之乱》、《山东叛乱》、《北京的宗教》、《中国大众宗教》等10余部。 罗友枝(Evelyn Rawski,罗斯基),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史教授。
目录
序言
出版说明
译者的话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第一章 政府政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算是一个概要,有些事真是自古以来都如此,沿海内陆经济差距以及内陆地方财政的尴尬运转,当今行政手段狠辣于清。河流经济没落甚是遗憾,原本长江沿路都是繁花似锦,如今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无法搞定的矛盾都会按照准噶尔标准吧,呲呲。
到底还是隔着。不过知道了贵州茅台的来历:“山西的盐商推动了当地酒业的发展。从山西最有名的酒产地汾州来的酿酒师与当地的酿酒师傅合作,生产出一种烈酒,到18世纪末这种酒已很有名,酿酒规模也很快扩大。”
挺不错的。宏观视野比较好。
适合入门
西人眼下的十八世纪,多在社会,而非国家?抑或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君王与精英间的交织?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
通论性著作,难免笼统,很多社会特征也不限于18世纪,而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翻译一如既往的差,一堆长难句。
纲目体🌚
一本笼统的清代社会概述,渗透着作者新清史的观念。作者认为明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并没有中断,在这一时期也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