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宝典:275位文化大家谈养生长寿之道》内容简介:“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是顺应生命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年益寿目的的整套理论和方法。其实早在上古,就已经形成了长寿观念,《尚书•洪范》最早将“寿”列为“五福”中的第一。先秦时期,诸子名家几乎都把养生学作为其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加以研讨,观点更是五彩纷呈。奠定了中华养生学的基础。魏晋时代,各派养生论开始融合,如嵇康倡导“清虚静泰”与“呼吸吐纳”结合;葛洪主张“藉众术之共成”以“内修形神”“外攘邪恶”。六朝时期这些观念又得到了发展,到隋唐时期,养生术更是诸术合流,成果斐然,如《千金要方》所录“老子按摩法”就将导引术与按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司马承祯的“养生操”则糅合了梳发、叩齿、行气、按摩、导引诸术。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前代养生资料得以汇集整理,涌现了更多的养生专著,新的养生术也不断地被编撰出来,中华养生学在成熟的同时也进入了繁荣时期。
这些蔚为壮观的中华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但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一个人就算穷其毕生精力也难探究其渊薮。为了引导人们用科学方法实践养生、提高身体素质,以延年益寿的美好心愿,我们特地从浩若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中,发掘养生秘法、采撷养生精华,编写了这部《中华养生宝典》。
《中华养生宝典》从十八个方面阐释中华养生学对人体器官、机能、行为的影响和帮助。每个方面单独列为一卷。既有修身心法,又有行为约束、养生手法和药疗食谱等,具体分为:总论、养性、情志、形体与劳逸、饮食起居、房事、生育、天人、乐观与达观、雅兴、游览、按摩、吐纳、药补、食补食疗、美容、慎疾、养老。为了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中华养生宝典》选取的内容名录都准确翻译为白话文,并精心绘制了167张功法图,辅以补充和说明。最后还附录有非常实用的“古今医学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自初版以来,《中华养生宝典》就广受读者欢迎,一直是养生类图书中的翘楚,成为很多读者养生实践的最方便的必备读物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华养生宝典:275位文化大家谈养生长寿之道》作为起居指南之外,很多读者都以赤诚之心给我们建言,将他们的很多最新发现提供给我们;另外,我们延请很多在养生方面拥有心得体会的中医专家为《中华养生宝典:275位文化大家谈养生长寿之道》出谋划策,听取了他们的宝贵建议。这给我们编撰比初版更完备的新版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了这些读者和专家的建言,新版的《中华养生宝典》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可以说,《中华养生宝典:275位文化大家谈养生长寿之道》其实已经是另一本新书。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他不仅是个百岁老人,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世人誉为“药王”,许多人甚至奉之为医神。其医生专注于医学研究,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多部经典著作流传于世。
高濂,号瑞南道人,明代养生学家,其代表作《遵生八笺》,将形与气的调养阐述得淋漓尽致,一直流传至今。
陶弘景,号华阳隐居,南朝时期著名养生学家。其代?作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真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