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转向内在的封面

中国转向内在

刘子健

出版时间

2011-12-31

ISBN

9787214071033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讲述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从北宋到南宋
一、关注差异
线索与方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刘子健先生这本书在宋史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提供了解释的一种新的视角。在作者看来,相较于北宋,南宋在文化、政治、学术和思想领域都呈现出内向的趋势,并深深影响了以后元明清乃至今天的发展。这种变化的根源之一,就是南宋君主专制主义的增强,远远大于北宋时代的君主。而理学受制于独君权相的现实,本有通过对君主个人修养的培养而改进全社会的愿景,在打压和复兴中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但苦涩之处在于,专制主义的君权只会让理学成为其工具,理学在这种拉拢下只能苦涩的在既有的范围内内向化,这种思想流向全社会各阶层后,也就造就了社会的内向化。作者无意于抨击理学,反而有一种同情感。这种结论自然有其可商榷之处,书中论据和史料都不足以完全支撑这一结论。余论最后一段,让人读后,不由一阵唏嘘。
之前在博雅堂看到翻几页以为会非常好,看了前二十页也以为会很好,所以看完后有点失望,非常浅,非常不深入,完全意犹未尽。其实本来着眼点很好的,在大家都关注唐宋之变时关注两宋差别,写新儒家(也就是朱熹及其传人……)在政治面前退守至保守道德主义,对道德重建抱有幻想,而改革派推崇事功和行政的力量。朱熹没怎么说,说是相关书太多了,这个没什么,但整本书二十页之后真的太浅了,失望。
虽然薄,架构是有的。考慮到年代就不說什麼了。
这本书就是说学术的发展会受到朝政的影响。
力图结合学术与政治的发展解释中国为何会转向内向,王安石的改革以及宋金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促使道德保守主义的兴起,儒家转向内省的完善内部的道德修养,强调根植于内心中内在化的道德观念。同时新儒家与政治又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被政治所操纵,支持专制但仍固执的表达其理想主义。“新儒家教义如此完全地渗透了整个文化,以致失去了变革的力量。”论点、结论很有意思,不过论述的过程过于单薄,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而且将转变放到两宋还有再讨论的空间,金元的功绩制度,终元一代行政官僚与儒家理想的士大夫之间差距,恐怕不单单是两宋之际的转变这么简单。
所以为什么不直接引用原史料而是翻成现代文,还有为什么挺多人用了指代而不是写明姓名。
通过分析两宋之际的政治历程,解释了理学何以成为儒学正统,但却无法改变政治现实。但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缺乏对宋儒哲学思想的分析,因此很多地方感觉只能点到为止,说不清楚。”中国转向内在”这个命题也不能仅仅由分析两宋之际就得到解释。
大二时的课程作业,言简意赅。
读完略有一点失望的。关注两宋之间的转型是对“唐宋变革论”的一个有益补充,然则失之简略。从事功主义到道德主义的转变不得不说是中国走向近代(现代化)的一大遗憾。 再有就是翻译真的太垃圾了。私以为对于古史研究领域,译者应该尽量去查找史料原文,而非把著者的原文翻译成白话文。毕竟看历史专著的一个要求就是应当考虑作者所引史料的准确性以及解释史料的正确性。
闲书馆有全网唯一在售正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