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的封面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

叶朗,朱良志

出版时间

2014-01-01

ISBN

9787214092335

评分

★★★★★
书籍介绍
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孙焘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观点及其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主要是梳理诸子各家的美学思想,重点讨论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这些美学思想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系。在写法上,以思想家(著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以美学问题为辅线,探究各家对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 叶朗,1938年10月生,浙江衢州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0年毕业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著作《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美在意象》、《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等,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中国美学的起始点
二、源头活水:先秦美学的风貌
三、以时代问题引领思想经典的研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精彩
相见恨晚!!
对于老子的黑白有无观点的阐述有点感发
这本作为开篇特别流畅,每一段几乎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圖書館隨手借的。看了半個月,不是因為枯燥,相反,理論性的東西正經的講述,文學美學哲學本不是割裂開來的,融匯在一起講就能挺有意思。尤其是先秦諸子的思想分析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象物应怪、通神之兴、天理人文和名物风情为中国感性学划定了理论与历史之起点。 春秋起始,老子抱一为天下式,以“无”为旨,执“大”立说,倚“反”衍论,借大象、无言和假名说不可道之道,跬积对待、变易和观复之功以涤除玄鉴,独得体物之妙、感物之势。孔子以学(不学诗无以言)与识(识于鸟兽草木)作其门径,风教为纲、删诗为法,群学而日益,将人生、社会与天道铺陈为一宏文,君子切磋琢磨可窥器之文理、修内圣之道、赏无邪之治、达平和之情。 道、儒分别渐显,老子之说是减法,如拂铜镜,持“无”涤除五音、五色、五味之驰骋,绝学弃智、见素抱朴,抟气而内修一道若匮、日损的洞若观火之目光;孔子其论则为加法,状若台阶,学、习与识是其门槛、亦是门径,君子据“德”,不囿纹理之器,不耽概念之知,而以体验之兴经营不固、日新的艺术之人生。
儒道之外果断收手,您多写点啊
对传统思想的起源和最初的发展做了清晰的展示。受益颇深,或许我能稍微更贴近老杜的精神世界了。只可惜有些地方逻辑不甚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