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学与女性的封面

儒学与女性

[美]罗莎莉

出版时间

2015-02-28

ISBN

9787214150042

评分

★★★★★

标签

思想

书籍介绍

本书主张通常被认为厌恶女性的、父权式的儒家哲学并非自其创立以来便是如此,尽管在历史上儒学与压迫现象相伴随,但它却包含着许多能够推动两性平等的理念,作者依据儒家伦理并结合中国历史对守节、缠足、纳妾等现象进行了深刻探讨,罗莎莉的这些研究为未来儒家女权主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使儒学成为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可供选择的道德范畴。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儒学、中国性以及“仁”的道德人格
孔子之前的儒者:“儒”和它的模糊起源
“儒”、国家和中国性
典型的“儒”:儒家道德伦理中的“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蜷缩在思想史范畴内
首先,这不是一本出于女权主义而批判儒学的书。其次,本书作者的理想是创建儒学女权主义,但这只在最后一章简单论述,并没有深入讲解到底要怎么去做。第三,本书绝大部分都在讲儒是什么,儒学是什么,以及澄清儒学对女性压迫的种种误解。第四,如果你觉得以上都ok,那就读。
妇女史研究太囿于书面文本了,它无法核查文本与实践之间的缝隙。
痛苦的题目,痛苦的问题意识,痛苦的理论功底,痛苦的论述,痛苦的翻译,痛苦的结论。这是一个相当好的范本,它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将充满现代性的理论生搬硬套在古代即到底什么是以今衡古、究竟什么是自以为突破了西方价值且尊重东方异质文化、究竟什么是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根本经不住推敲。简而言之三个字:要命了。
非常好的研究,梳理了儒家的性别理论的本源含义及其产生的因由,以及政权收编儒家后导致的性别压迫后果。
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论题。可惜无论是在理论的应然层面,还是在历史的实然层面,作者对儒学的了解和理解都实在有些浅薄。
痛苦的题目,痛苦的问题意识,痛苦的理论功底,痛苦的论述,痛苦的翻译,痛苦的结论。这是一个相当好的范本,它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将充满现代性的理论生搬硬套在古代即到底什么是以今衡古、究竟什么是自以为突破了西方价值且尊重东方异质文化、究竟什么是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根本经不住推敲。简而言之三个字:要命了。 @2021-11-05 17:21:55
俺觉得还好吧,已经过了ddl了,俺还没有完成任务
为了伦理学论文泛读了,儒家是否能与关怀伦理学兼容,把基于社会角色的关爱转变成基于对方需求的关爱呢?
这个研究课题试图创建一种混合式道德理论来调和女权主义和儒学。在混合式道德理论中,儒学不再是压迫中国女性的元凶巨恶。相反,儒学被视为正统经典中不同声音和模糊含义的一种动态运作。正统经典为中国人提供了充分的概念层面的工具来参与对社会虐待女性的内部批判,而没有对他们的儒学根源进行全面的否定。换言之,人们不需要通过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存在主义者或者激进的分离主义者来成为某种女权主义者,因为同时成为女权主义者和儒家信徒将不再是一个矛盾的修辞。通过在中国文化界限之内挑选出塑造女性特质的文化因素,作者也试图增加对于女性受压迫根源之认识的表述,她们获得解放的模式不再局限于康德哲学的自主个体、笛卡尔哲学的性别化存在、自由主义之个人权利或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