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重审马克思的“阶级”概念的封面

重审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孙亮

出版时间

2016-09-01

ISBN

978721418448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选题前沿、贴近时代,既注重理论研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概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作出了富有新意的深入探讨,又注意联系实际,为推进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论原则,体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本书从政治哲学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概念作出了富有新意的深入探讨,同时对“去阶级化”的政治哲学给予了历史唯物主义阶级视角的批判与回应,对于抛离了“阶级”概念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民主政治进行了理论勘定,有助于丰富与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促进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的建构,并试图为建构中国政治哲学提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孙亮,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文本、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哲学研究。2015—2016年在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2013),译著《超越后殖民理论》(2015)、《今日马克思》(2016)。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国家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0余篇。独立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课题。
目录
出版说明
作者的话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中“阶级”概念的阐释视角与原则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一个铁律之下 所做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思维体操,长袖善舞,政治哲学史上对马克思的地位诠释最好。
立足文本,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阐发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蕴含的丰富规定性,并说明了其阶级理论对传统形而上学与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颠覆与突破,并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型、“去阶级化”思潮盛行和激进左翼政治实践的背景下重新反思了捍卫阶级理论的必要与可能。亮点之一在于对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部分西马、激进左翼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指出其内在限度和不足。总体上来说梳理得颇为不错,有正本清源之效。
补标
干货很多!
不错的马克思阶级理论工具书 材料略陈旧
举证十分丰富,从前马克思时代到现代均有所涉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概念,搜集了众多的现有著作以及流行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审视,整体观点虽然略晦涩,但是仍不失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性质作品。有短评认为作者文风长袖善舞,十分赞同,尤其在第四章中,隐晦地写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指导话语,更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