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唯一的希望的封面

唯一的希望

[美]冯文

出版时间

2018-08-31

ISBN

9787214222961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经典民族志作品。作者于1997—2002年间在中国大连进行了共计27个月的田野调查,通过收集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大连市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细致的研究。作者对何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力量造就了独生子女一代及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体验,以及独生子女身份对于青少年的主体性、渴盼、体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和深刻有趣的探讨。该书曾获2005年美国东亚人类学学会授予的许烺光图书奖。

目录
致谢
导 论
第一章 “接下来的几个月决定你的未来”:八个青少年的故事
第二章 身负厚望:作为现代化开路先锋的独生子女
第三章 “小皇帝”头都大了:分层体系中的压力、规训、竞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不满足,也有启发。作者对基本史实不加分析便直接定性并作为论述前提:将“独生子女政策”视为服务于现代化目标的手段,而现代化又指提升个人或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的位置,显得有些粗暴简窄欠缺说服力,如果能就与“独生子女政策”的制定、出台、推行的整个过程及其所发生的历史语境有更多的讨论就好了。有启发的地方,一是就中国突发而极致的生育转型,与其所内在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张力关系(相比第一世界国家自然缓慢发生的低生育率),关注到了像学习至上、高教育投入、学历膨胀、高就业期待与精英岗位不足以满足期待等问题(帮助理解年轻人待业“啃老”与内牛满面)。另,对家庭生活的记述让人直观90年代末人们面临的失业危机。又,对“教育”在特定社会体系中的结构性位置、“好工作”内涵的历史变迁给予了关注,这部分给我感觉很好。
作为学术著作感觉一般 但身为独生子女 觉得很有共鸣 那些依附 责任 野心还有焦虑 更甚
一本切合时下热点,但内容质量不尽如人意的论著。看似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定量的问卷调查部分,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抽样规范,同时犯了将路边随访当成所谓随机抽样的严重错误,其代表性让人生疑;而定性部分的民族志调查,也显得深度不足,跟理论阐释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无论是导论还是第一章的民族志叙写,都显得既缺乏足够的文字张力,又缺乏学术层面的问题意识。整体而言,本书还是将计划生育的叙事,强行拉入到一个现代化文化模型的理论框架之中去阐释,但既没有把计划生育所涉及的社会生态问题的本体调查论述清楚,其文化模型的阐释又显得老生常谈。其在开篇提出的50后与80后的比较研究,也是草草了事。表面来看,似乎方法充分,征引文献丰富。实际上仔细推敲,却是问题多多,让人遗憾。
某个学生对作者说,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的有钱人靠的都是有权和贪污
扎实的民族志研究,揭示了青岛独生子女在高期待、高投入,因而也是高压力下的成长历程。冯文所用的解释框架令人信服,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现代文化模型的发展,该模型动员世人「向往」第一世界的富裕生活,并「相信」可通过参与现代经济获得这种生活。低生育率与现代文化模型的合谋,使得独生子女必须经受教育体系的严酷考验以争取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期待获得的「体面」——而所谓「体面」是依据挣得远高于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的收入才能支撑的「消费模式」来界定的(因而也就制造了一个不再体面的工人阶级)。二十年后的今天,又是一波新的「生育转型」,中国孩子又会如何在二胎政策下成年呢?
老师翻译的书作,展现另一面。提到了沃勒斯坦,很惊喜。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虽然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希望、恐惧、体验都是独特的,它们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所有身处类似位置的其他许多人所面临的风险和可能性是有共鸣的。」 读的时候惊觉二十多年前和现在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独生子女享受了父母所提供资源的最大化,高学历人数增多致使用人单位提高雇佣门槛进而造成学历贬值,高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形成巨大落差;性别的文化模型加深了两性的性格塑造;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陷入困境……虽然有点结论有些预先判定,对独生子女政策的制定也少了些历史回溯,但正是这些社会学调查所保留的个体记忆让我们得以抵抗失忆。
总体来说,是一篇出色的博士论文。有人在批评作者的定量研究,可是对于人类学来讲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定量分析。而且文中的质性分析很是深入。她所发现的问题、特征与对未来的担忧,在2000年有所萌芽,而在20年后的今天,更是成为了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都在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当你看到2000年的成年独生子女面临着升学、就业、婚姻、赡养等问题,在今时今日依旧困扰着独生子女时,甚至更甚。你会发现,加入WTO带来的福利,对前一波独生子女带来了大量红利,一直持续到2015年左右,作者的担忧在此期间不再显现。而这之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压力的增加,独生子女的压力成倍地增加,最终带来了新的社会现实。当然还有不足的就是,过于关注城市,农村未有关注。同时,大连的代表性又有多少,也是比较欠缺的。但总体而言,比较优秀。
时过境迁读来并没有收获
想推荐给所有“躺平时代”之前的独生子女家庭。有人(如果他也是独生子女家庭)说理论性不够,可能是他们早就躺平或者本就是精英吧。对我的青少年时代来说,只知道做不好事情就是自己的问题,却不知道自己如何被卷入了一个更大的社会进程中。因此,面对现在的种种问题,无一人有错,无一人无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