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施剑翘复仇案的封面

施剑翘复仇案

{美}林郁沁

出版时间

2021-09-30

ISBN

978721424827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目录
导 言 1
公众同情:超越哈贝马斯 5
公众、消费文化与性别 11
情的历史及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命运 15
暴力、正义和情的道德权威 1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部作品具有抽丝剥茧般的深入剖析和许多启发性的思考: 1.施剑翘奇特而暴力的孝义行为所促生的公共道德情感。 2.施剑翘的性别及其兼具传统和新女性的形象,如何有效地成了30年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争论焦点。 3.“侠”的传统与身为“侠女”所象征的美德,以及这种传统隐喻性地符合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壮的、善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形象。 4.媒体和娱乐文化如何作为一个“江湖”的空间而发挥作用。 5.30年代的军阀势力斗争以及暗杀政敌策略。 作品最后归结为:大众媒体如何开始影响一个全球范围内新出现的市民公众群体的政治参与。因此,它实质上仍然提供有效的视角,让我们观察当代语境下的血亲复仇,以及那些蚂蚁挑战大象的个体抗争事件。
经典的案例。施剑翘从枪杀孙传芳到分发自清传单到被告法庭上对舆论的激情操纵,在无视冯玉祥暗中撑腰的条件下,打破罪行法定原则,在获取当时最低徒刑七年徒刑的优惠下又取得特赦,国民政府被迫承认侠女形象,威权政府被市民社会打败,当然不外乎蒋公的新生活政策大背景。这局棋之所以说它经典,是因为它综合,在该案中,舆情 司法 行政三方力量角逐,所谓的中华法系和西方大陆法系相碰撞,还有有趣的资本力量参与其中,最初的消费社会雏形初见端倪,体现在对舆论的催化,发酵,引导上,由此为市民社会充能。这么有趣的案例,值得仔细研究。 其实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是零星的几句对哈贝马斯理论的运用和把语义学研究精神代入法学研究的严谨性,让我对这两个以前不太明白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好。
女性的刺與困。可惜父系相的「忽左忽右」評價不高
由于本书太过好看,以至于我兴趣盎然读完竟不知已到深夜。 《施剑翘复仇案》这本书从介绍施剑翘为父报仇入手,后续又提到同时期的杀死情敌的刘景桂案、郑继成为叔父报仇刺杀张宗昌案以及1945年民国法学家徐道邻为父报仇公诉冯玉祥案这几个引起当时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案子。 我读完下来发现,虽说作者本人并没有主观的下定结论说泛滥的公众情感(无关乎主动还是被动)一定会陷入被操纵的危险境地,但历史事件表明:集体情感的“脆弱性”随着一个更为强大的国家的崛起而变得更为脆弱。 书中说,在消费社会兴起的公众同情一直处于易被媒体操纵的潜在危险中因为这一公众群体本身正是媒体所创造的。
总感觉说了很多,又很多都没说透……
历史没有真相…
作者的文笔宛若在看一本抒情散文,不会好好叙事,看完各种假大空,感觉都没有好好介绍施剑翘,简直废话连篇。 前半本讲的复仇,其实共鸣不太大,当法律无法为一个人伸张正义,一个人是否应该为了伸张自己心里的正义去违法呢?但好歹她杀死的孙传芳是个大汉奸,也算是为民除害了!施剑翘从监狱中被释放后的所作所为才让人佩服,筹款捐战斗机,开公益小学,摆脱了仇恨,一个脱胎换骨为国为民在战争中力所能及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施剑翘。
女性作为典型,作为价值的容器
2022.3.3-4
本书试图讨论一桩公案与舆情如何超越法与情理。20世纪的法律三大关键词:情、礼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