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缠足的封面

缠足

【美】高彦颐

出版时间

2022-05-01

ISBN

978721426952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古代中国,缠足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曾深刻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和命运。然而,这一历史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却鲜为人知。《缠足》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缠足的真相,让我们对这一历史现象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作者简介
高彦颐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历史系博士,现任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明清史、妇女性别史、科技史、视觉文化及物质文化史等。代表作品有《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和《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等。她的译作包括《人际关系剖析》《社会互动》《社会运动概论》等。苗延威是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他的学术专长包括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性别社会学等,著有关于晚清、民初、日据时期台湾缠足解放运动的学术论文,并译有《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等。
推荐理由
《缠足》一书深入探讨了缠足这一历史现象的兴起、发展和终结,从多个角度剖析了缠足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因素,以及它对女性身体和地位的深远影响。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缠足的历史过程,还结合了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不同视角进行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适合哪些人读
对历史、女性研究、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女性身体与社会地位变迁的学者
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感兴趣的读者
以及对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新版自序
中文版序
鸣谢
凡例
图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女性对身体的焦虑从未停止,以前是脚的尺寸,现在是腰围、体重,历史不过换了种形式重演。高彦颐着重提醒了缠足史中的妇女主体性和能动性,但就像现如今的女性追求腰围一两厘米的缩减也是出于自主意识,这真的是完全“自愿”吗?第一章里写到,天足论述依靠“示众”策略发挥威力,所谓“示众”,就是将缠足女性置放在单边凝视之下,借以羞辱她。单边凝视一直存在,而许多人浑然不觉。
多年前一口气读完,深受震撼,如今再读,仍有启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更多是在爬梳史料而非灌输观点,从而留给读者足够多的思考依据和思考空间。
记得之前翻过的英文原著,似乎比这个译本多出一些讲「男降女不降」之类的内容?也许是记错了吧。本书的叙事风格是非常之American Style,也是值得注意和学习的地方。
看书的过程中数度疑惑作者是不是在为缠足辩护,但看完后再回味思考,我并未对缠足改观,而是对缠足妇女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写的是缠足,更是女性。
囫囵读完,记忆最为鲜明的是贯穿整个缠足史的男性话语权。缠或不缠,男性都是主要推动者,而作为缠足实践主体的女性,声音被埋没和封装。
其实她所侧重的,正是近年来妇女史与身体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向度:一方面是妇女在生活世界中展现的主体性(subjectivity)与能动性(agency),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其主体位置的身体性(physicality;或肉身性corporeality)和物质性(materiality)。缠足妇女虽然是缠足文化的执行者,但她们的主体性、能动性、身体性和物质性,长久以来被“封装”在男性知识和权力精英的各种叙事文本,其结果,“缠足妇女”在“缠足史”里不折不扣成了一群“无声的从属者”(the voiceless subaltern)。因此,高彦颐的“典范转移”工程在缠足史研究的领域里,显得别具意义,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她的研究促使我们将注视的焦点从“男性书写的文本历史”,移转到“女性历史的身体书写”。
这本书颠覆了我对近代放足运动的大部分认知。反缠足,与其说是人权运动,不如说是政治运动,是近代男性改革者因感到国际目光的讥笑而迫切寻求改变的一个“发力点”。而放足也不是一次性的程序,年纪较长的妇女需要和身体的顽固性持续斗争,许多妇女承受了缠足的痛苦后仍要经历放足的艰辛。从结果看,放足运动确实解放了妇女,但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女性实际上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整本书材料非常丰富,旁征博引,分析缠足以外,也探讨了其他许多。辜鸿铭的部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书中对辜鸿铭坚持做“前朝遗老”的原因分析很有意思。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