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的封面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美] 傅高义

出版时间

2008-05-31

ISBN

978721805824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研究当代中国的第一部专著。他以广东为着眼点,考察和叙述了从1949年到1968年的2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激烈的政治运动。持论公允,叙述可观。一方面,他充分肯定,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国带来了秩序、朝气和希望,以及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给人民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好处,过去的黑市、通胀结束了,赌博、卖淫、鸦片消失了;官员有一种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经济领域统一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在经济事务之外,集体合作组织在消灭文富、推广公共卫生等活动中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党通过政治组织已经实现了相当大的经济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共产党建立了强大的政治体系控制社会、改造社会,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农村的活动都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决定取代了市场机制,政治指挥经济,也造成了很消极的后果: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也没有明显提高。拿广东来说,经历这么多年之后,绝大多数人还是从事农业;合作化运动所追求的改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大跃进”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以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摧垮务实政策和主张务实的领导人,竭力维护意识形态的纯洁性,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傅高义,1930年7月出生。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享有“中国先生”的美称。他自20世纪6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等著作。傅高义教授目前列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邓小平时代,是《邓小平震撼世界》的编者。傅高义教授还著有《日本的新中产阶级》《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日本仍是第一吗》等日本研究的书籍,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日本研究的第一人。当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艰难时期,傅高义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他对中国全面客观的分析有助于美国社会化解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态度。

目录
序一
序二
英文版前言
壹 导言
绪论: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建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969年出版,2008年译出出版。
成书甚早,持论还算公允,纯纸上研究的确够有劲头,但资源来源比较单一,谈不上好看
虽然是流水账,但是考虑到1969年出版的,那时候用报刊就行也不错了。没档案没办法。现在的要求提高了,自然就不行了。“他以广东为着眼点,考察和叙述了从1949年到1968年的2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激烈的政治运动。持论公允,叙述可观。”
了解1949年以后的中国。一波一波的日常斗争,彻底的生活洗劫。
那个年代成就这样一部书,实属不易,当然也有香港获取各种信息的优势,时至今日,都多于我们能看到的。书的结论现在在看没什么特别,翔实的史料冲击可能更大些吧。但是探究本身更倾向于整体中国的情状,针对题目中的"广州"只涉及地方主义这一个侧面,太单薄了些。
绪论翻几页就可以看出,理论过于老旧,信息也多来源于报刊书本。后面合订本算开卷有益吧,看前几章后面可以快翻,加速而已。翻的时候总想起一张新闻截图“逃离火场后切勿返回”
没想象中那么好看 也没有很难看 但至少终于是看完了 翻译也不算特别好
四平八稳,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在当时可能具有比较大的意义。
成书于1969年,是作者在香港通过报纸和逃港人员观察内地的产物。并不只是讲广州/广东,而是把北京和本地的事件联系起来解释。我奶奶在国营农场工作过,我爷爷文革第一年从中大也就是广州红卫兵组织的中心毕业,听长辈讲的个人主观经历能够和书中一些事件联系对应起来。不指望有多深的领悟,权作对人和事件的扫盲之用。
仅凭分析流出的报刊文件,就能作出如此深刻的分析。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性客观的抛开意识形态去认识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