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处安放的同情的封面

无处安放的同情

[德]汉宁·里德

出版时间

2019-12-31

ISBN

978721813889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道德和伦理问题时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争议。本书以“无处安放的同情”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与现实案例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思考道德的本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变迁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作者简介
汉宁·里德,德国著名作家和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他的作品包括《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周雨霏,德意志日本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特聘讲师,专注于20世纪德国社会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推荐理由
《无处安放的同情》这本书通过深入探讨道德、社会和战争等议题,展示了不同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书中引用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道德的复杂性。这本书不仅是对哲学和文学爱好者的宝贵资源,也为对道德和社会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深刻见解。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社会问题、希望提升道德素养的读者
教师、学生、研究人员等需要深入理解道德和社会问题的专业人士。
书籍脑图
目录
导言
第一部 杀死满大人
若单凭意念就可以杀死一位远在北京的满大人,并因此致富,你会怎么做?
第二部 道德的地理学
年轻的中国妇女在裙下半露出穿绣鞋的小脚脚尖在北京招来的灾难,比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在台盖特山麓跳裸体舞所引起的后果还要严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次的武汉,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只能听见远方呼唤,看不到脚下的哀鸿遍野。
全球视野正在虚构我们的道德感官
全球化使得社会事实成为不在场的在场,但是这次疫情却使不在场的在场迅速转化为在场的在场,全球化再一次强有力的显影而出。
个人觉得散文就应该这样写。虽然读者和真正看得进去的受众都非常有限。
好好用原标题不好吗// 主体是关于启蒙时代思想家道德哲学的思考笔记,不适合入门。// “如果有谁只读那些经过政府许可的书,那他会比同时代的人落后一百年”
想起奇葩说那个救名画还是小猫的辩题
还可以,道德那一章印象最深刻。
道德需要叩问良心、感同身受,更需要实际行动,而不仅是产生共情之心。如果对身边人和事都无法付诸行动,那对远处灾难激起的道德感也仅仅是种虚伪的道德优越感吧!
一些细枝末节的梳理还是具有启发性的,放在当下的俄乌背景下十分应景
我们的道德感官并未因视野的全球化而更加敏锐,相反,我们更加理直气壮地无视发生在周遭却与自身无关的灾难,在墙根下的谋杀案爆发时戴上睡衣的帽子。摧毁任何一种偏见,必然伴随产生新的偏见,当哲学想要取代偏见,它自己会变成最终的、无法被洞悉的偏见。宗教只有作为受哲学迫害的对象时才是无辜的。这种对于同情心本质的思索也许是一种对人类理性未来的终极拷问。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