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处安放的同情的封面

无处安放的同情

[德]汉宁·里德

出版时间

2019-12-31

ISBN

978721813889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莱比锡图书奖得主经典哲学著作;20余位欧洲哲学家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四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目录
导言
第一部 杀死满大人
若单凭意念就可以杀死一位远在北京的满大人,并因此致富,你会怎么做?
第二部 道德的地理学
年轻的中国妇女在裙下半露出穿绣鞋的小脚脚尖在北京招来的灾难,比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在台盖特山麓跳裸体舞所引起的后果还要严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次的武汉,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只能听见远方呼唤,看不到脚下的哀鸿遍野。
全球视野正在虚构我们的道德感官
全球化使得社会事实成为不在场的在场,但是这次疫情却使不在场的在场迅速转化为在场的在场,全球化再一次强有力的显影而出。
个人觉得散文就应该这样写。虽然读者和真正看得进去的受众都非常有限。
好好用原标题不好吗// 主体是关于启蒙时代思想家道德哲学的思考笔记,不适合入门。// “如果有谁只读那些经过政府许可的书,那他会比同时代的人落后一百年”
想起奇葩说那个救名画还是小猫的辩题
还可以,道德那一章印象最深刻。
道德需要叩问良心、感同身受,更需要实际行动,而不仅是产生共情之心。如果对身边人和事都无法付诸行动,那对远处灾难激起的道德感也仅仅是种虚伪的道德优越感吧!
一些细枝末节的梳理还是具有启发性的,放在当下的俄乌背景下十分应景
我们的道德感官并未因视野的全球化而更加敏锐,相反,我们更加理直气壮地无视发生在周遭却与自身无关的灾难,在墙根下的谋杀案爆发时戴上睡衣的帽子。摧毁任何一种偏见,必然伴随产生新的偏见,当哲学想要取代偏见,它自己会变成最终的、无法被洞悉的偏见。宗教只有作为受哲学迫害的对象时才是无辜的。这种对于同情心本质的思索也许是一种对人类理性未来的终极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