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江南困局的封面

江南困局

唐元鹏

出版时间

2024-08-01

ISBN

9787218176291

评分

★★★★★
书籍介绍

继《熊廷弼之死》后,作者唐元鹏又一部明史非虚构力作!

陈宝良、谌旭彬、郭建龙、刘勃、王笛、张向荣联袂推荐!

晚明江南,十面埋伏,

从奴仆、士大夫到皇帝,一起走入生死一线的危机时刻。

————————

【编辑推荐】

📣晚明江南,繁华富庶的表面之下,已经暗流潜藏,危机四伏?

📣 六个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为何成了刀俎下的鱼肉?

⭐董范之变——湖州两大缙绅世家遭逢滔天巨祸,董家家财散尽,范家状元自缢,江南社会山雨欲来。

⭐荆熊分袒——宣城一件风化案,秀才兴风作浪,世家相互倾轧,朝野环环紧扣,乡间之火燃烧着京师朝局。

⭐火烧董家楼——一场婢女引起的纠纷,让董其昌家百幢华厦,一夜烧成白地,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郑鄤凌迟—— “惑父杖母”被判凌迟,郑鄤是党争下的牺牲品,还是“坑爹”的忤逆恶人?

⭐夜掘周家坟——当“胥吏均衡”被打破后,没有人是安全的。皇帝、官僚、胥吏、豪奴造好的火盆只差一颗火星。

⭐王氏复仇记——逼死王氏丈夫的是一门四进士的缙绅世家,她定要为夫报仇,坚信飞蛾扑火也能闪出一瞬的光辉。

📣看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胥吏、农户、奴仆、雇工、流氓……曾有过怎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权力斗争、利益分歧、伦理纠纷、嫉妒、怨恨、算计……这六个历史故事背后,是亘古不变的复杂人心?

📣江南社会的动荡,如何波及朝堂,昭示晚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危局?

📣情节环环紧扣,写法通俗诙谐,随书附赠高清明代舆图,按图寻踪,俯瞰江南百景!

————————

【内容简介】

江南,一个长期以来繁华富庶、文风昌盛的地区,士大夫,封建王朝里一个尽享荣华、地位超然的社会群体,在晚明政事纷纭、世风日下的时代大势下,都难逃倾颓的命运。

本书聚焦于晚明时期六个围绕江南士大夫发生的故事。他们或因朝堂争端,或因乡间龃龉,而泥潭深陷。轻则地位不再,财势散尽;重则被逼上绝路,家破人亡。被裹挟其中的,除却名臣豪绅、莘莘士子,还有平民、胥吏、奴仆等社会阶层,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在历史片段中挣扎沉浮。

在历史的主流叙事中,这些普通个体的声音极其微弱,但作者深挖时人档案文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力求还原真实的人物故事,带领我们于历史细微处,感知大时代之下每个人的生死抉择。

————————

【名家推荐】

若想深入了解明朝历史,江南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区域范例。江南不止是明代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地,更是科举最为发达、士大夫力量极其兴盛的地区。晚明江南士大夫危机的出现,地方秩序的颠倒,固然是士大夫鱼肉乡里所致,却又预示了当时的社会已经陷入困境,以暴力为呈现方式的社会流动随之而来。

——陈宝良(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江南是明帝国的经济命脉所在,是明帝国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最为复杂的区域。唐元鹏兄这本《江南困局》通过解剖江南民间社会运作的历史细节,将那个表面斯文风流、内在仍以野蛮为底色的时代再度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理解了江南困局,才能洞悉明帝国暮年陷入了怎样的泥潭。

——谌旭彬(历史作家、资深历史编辑)

一本生动的微观史,晚明社会的百态图。我们会看到,地理大发现对中国并非毫无影响,它促成了世俗力量的兴起,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秩序观,在晚明社会留下了一幅幅光怪陆离又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深思。

—— 郭建龙(历史作家)

本书行文如同江南的春潮,盛世的余晖仍然铺洒在江面,大水悄悄漫过许多人的口鼻,不想让自己绝望的人们,仍然可以假装那只是无关紧要的微澜。

——刘勃(历史作家、编剧)

明朝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状元郎在自己的家乡,被草民逼得家破人亡;一门四进士,祖宅被奴仆侵占,却无力讨回……到底后面发生了什么?推荐阅读《江南困局》,在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总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强者可以横行乡里,弱者任人宰割。历史就是这样复杂,其过程和结局经常是出乎意料,并非“常识”就能告诉我们事件的本相。

——王笛(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被草民逼死的状元
第二章 一件扳倒熊廷弼的风化案
第三章 董其昌豪宅遭强拆
第四章 被千刀万剐的学霸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具体而微,因而放大。明朝士大夫这个看似很牛的社会阶层,也会因为家族竞争、朝堂政治倾轧,被卷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中。在明代笔记中有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比如王世贞《弇州史料》中的“缙绅惨祸”一条记录了缙绅的一系列杀身之祸。有前监察御史被童仆出卖,遭强盗杀害;有兵部主事因地方仇怨,被仇人入家劫杀,开肠破肚;更有退休知府因贪图他人田地,强买强卖,对方假意同意,然后寻机将知府主仆二人绑票,逃到海上后,以残酷的手法将二人凌迟,割下来的肉用盐腌渍,惨不忍睹。在由儒家士大夫把持的传统历史书写中,我们一般很少能看到和平时代如此暴虐的杀戮。或许是儒家士大夫刻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文明祥和的民间图景。但实际上,即使在文明程度最高的江南地区,仍然有盗匪横行,杀人越货司空见惯,野蛮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底色。
最后的王氏复仇记很精彩。一本小书,很快读完了
晚明江南,十面埋伏, 从奴仆、士大夫到皇帝,一起走入生死一线的危机时刻。
明清易代下的江南,终究逃不过历史周期律。前段时间的热文“徐霞客全家灭门案”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城关镇五巨头”在晚明不是调侃而是现实,然则末世之末,便在于立法者弄法,执法者枉法,司法者悖法,缙绅一锹一锄自挖墙脚,端的是作得一手好死。书中六个故事,其实大致模版相类,只是越往后,便越不堪也。
还可以
“微观历史”的写法,通过一件件主要发生在民间的事件来观察明末历史。士大夫阶层影响力的减弱,地方富绅阶层的内斗,一哄而起的民变,风化案件内部角力,以及一个落魄官员的被凌迟等等,背后是大明王朝走向末路时政局的混乱:朝廷内部党争的激烈加剧了士大夫内部的分化和矛盾,官官相护和官场陋习加深了官民矛盾,缙绅阶层争夺土地和地方权力的斗争使得地方越来越陷入无序化,而以皇帝为代表的高层对于整个帝国控制力的减弱和和专制政策加剧了帝国的混乱,并最终使得整个国家走向失控。可以说,书中的这些侧面很好的彰显了明帝国走向崩溃的原因。全书引用资料细致,出场人物众多,看得出作者在控制材料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叙事方面加强一下更好…
本书则聚焦在晚明时期江南士大夫阶层的权力崩溃,揭示了属于缙绅集团的时代已经开始落幕。
郑鄤是崇祯时期唯二被凌迟的人,另一位则是袁崇焕,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
中国所谓的媒体人就是太自负太业余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当一个不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时,我想最起码应该抱有谨慎谦卑的姿态吧。但在这本书里,不管是史料的组织,叙述的角度,写作的技巧,你都能觉察出一个类似于中年男人般的自负和油腻—明明不行,但他觉得自己很行,还认为你也觉得他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