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开垦地的封面

开垦地

[爱尔兰] 谢默斯·希尼

出版时间

2018-01-31

ISBN

978721910355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开垦地:诗选1966—1996》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自选集,精选了12部诗集的代表作品、两部重要译作的精华部分以及一些以前未结集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诗人30年写作生涯,呈现了诗人写作的整体风貌以及诗人多年来情感、风格和特色的变化。这里有优美的、田园式的抒情诗,也 有许多蕴含普通却又神奇的爱的诗篇,还有一些发掘自身、自我投射的作品。它们也探索恐惧和暴力的主题,揭示一个“邻里相杀”的爱尔兰,一个受历史和残酷的宗派主义威胁的世界。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希尼所遵奉的诗歌定义,既“忠实于外部现实的冲击”,又保持着“对诗人生命内部规律的敏感”,在希尼手中,万物的样貌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拼字板,一个秋千,一个风筝,无数小小的瞬间,都变成了既是现实又是飞升的令人沉醉的神话。这部自选集是一种必需——一种深入万物根源的方法。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1939年生于北爱尔兰德里郡,1961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当过中学教师,后回母校任文学教师。二十多岁即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闻名诗坛。1972年和家人移居爱尔兰都柏林。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诗学教授。获艾略特诗歌奖、毛姆文学奖、史密斯文学奖等重要奖项,1995年因“其作品饱含抒情之美以及对伦理的深刻理解,凸显了日常生活的奇迹和历史的现实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继叶芝之后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

译者简介

黄灿然,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曾长期任职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现居深圳。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近期译著有布罗茨基随笔...

(展开全部)

目录
【选自《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1966)】
挖掘
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
谷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生生不息,“复刻”世界而自成世界。希尼当然绕不开啦,但也没有到迷信的程度。不信你读读卡瓦纳。
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夹着这支粗短的笔,我将用它挖掘。 河床,干涸,半充满叶子。我们,倾听树中的河流。 因为什么是诗歌那伟大的感动力量和源泉呢?是感情,尤其是爱。
这是目前中文世界里谢默斯·希尼的最权威译本——无论是从译作的数量还是选编的标准(尤其是丰富的注释)而言。诗选完整呈现了谢默斯·希尼的创作历程,永恒不变的是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知觉的天赋。谢默斯·希尼身处于两个相悖的传统,并交缠于复杂的历史与当下,他的痛苦真实可见,并因此吐露出有关人性的本相。复杂的文本宇宙,并不缺乏灵感之星的闪烁,这位底蕴丰富的诗人,因此总能超越表象,抵达事物的真实本质,比如那些成为记忆的具体事物,它们因其所是,闪烁着无量的光芒。
希尼是很有质地和细节的诗人,处理日常和具体的事物是一流的,处理宏大叙事就显一般,他的田园诗实际上都可以当做诗论来读。
“希尼致力于他的艺术的独立性,致力于追求形式感、丰富性和模糊性,这也是对公共生活质量的一种深刻的承诺…
“诗是犁铧,把时间翻过去”。我最早是因一位豆友的推崇备至而注意到希尼,如今用了近一周的时间翻完了这片《开垦地》,真像一个劳作了一天农夫般疲累。希尼乍看有着乡下人的敦实、拙朴,可字里行间庞大的智识学养,无处不在用典和隐喻,使得阅读艰涩异常,没有注解寸步难行。刨除那些繁琐现实隐喻和对历史的象征结构,希尼的宽厚与本书体例的完备,使得接近这颗伟大的心灵成为可能。最令人着迷的是希尼调动经验的方式,他比弗罗斯特走得更远,他的日常就是活的神话:不是赋予日常以诗意,而是将日常构建为诗学本身。诗人是卜水者,笔是挖掘用的铁铲,风箱是进入黑暗世界的门,谷仓里的老鼠普通长着耳朵的麻袋,田间一切的工作都具有精湛细腻的表达…希尼深刻影响了我理解诗歌乃至世界的方式,并鼓舞人去沟通。他触理民族和日常的方法是值得学也可以学的
挺好
冷静的白描大师,希尼忠实地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他的世界是日常的,拒绝想象,他用炼金术一样的叙述理解他的生活,展现出精确、明晰、灵光一样的诗性。他的诗存在一种声音,一种生活观察者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断重复,使得希尼笔下的事物闪现光辉
比较喜欢他早期质拙的习作。成熟得早,但后劲不够,就像五岁小孩拥有十五岁的心智,会被视作天才,但当所有人的心智都到了成年,还停留在十五岁的心智显然不够用
少年天才,中年天才,晚年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