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往事与随想的封面

往事与随想

[俄] 赫尔岑

出版时间

2018-09-01

ISBN

9787220105142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 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 19 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 1848 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 名人推荐

◆ 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

—— 以赛亚·伯林

◆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

—— 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

—— 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最好自己去发现。

—— V.S.普利切特(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 菲利普·汤因比

目录
目 录(上册)
译者前言
致尼·普·奥加辽夫
序 言
第一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太丰富了,直率、有趣,极富洞察力,难于一言而尽。俄国贵族的童年、流放时的外省官僚、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48年欧洲革命洪流、洪流里一个个革命家,意大利的波兰的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个体生命历程式的航拍式写法。上册里写道仆人和主人孩子玩耍,切入主仆制度对人的人性的侵蚀,振聋发聩。中册黑尔韦格介入赫尔岑家庭的来龙去脉,令人气愤。而将个人性归在风潮所系的观念上,想到了红与黑的玛蒂尔达。下册写道罗伯特·欧文,其见识的出群,不为群众所理解。只是举三处令人击节的片段。其实赫尔岑的笔并没有停留太久,一直在朝前,所以一种轻捷有力、蓬勃的朝气。“然而这位冷若冰霜的人身上却存在着一股小小的暖流”
赫尔岑的一生可总结为四件事:流放,私奔,流亡,写作。
赫尔岑因为专制迫害而离开俄国,全篇都穿插着对专制对集权对审查的控诉,那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同样的事情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上次用这么短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么厚的书还是本科毕业前,站在书店里读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如果说“先知三部曲”中的托洛茨基是一个圣徒,那么赫尔岑在这本煌煌巨著中展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种普通来自作者身处其中,熟知一切事件的前因后果,生活的细节,尤其是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一种祛魅的效果;这种普通更来自伯林所说的:他最恨之事,是公式的专制——从某种并无实际经验基础的先验原则中退演出一些安排,而使人类屈就这些安排。所以,本书并无清晰的单一宗旨,亦非专一为某种主题而作。先写出个人的复杂,再写出革命的复杂,先写出个人生活之琐碎,再写出革命之琐碎。他的爱憎分明,对各个派别,各个革命者的主张与人格都有明确的态度,而对自己的最严厉的解剖,却不是从革命角度出发的。译文流畅,注释详细。最喜欢第一本。
终于读完了。一边读,一边校订,一边记录些心得。包罗万象,笔力雄健。读到加里波第访问英国的篇章,我真激动了。老百姓热爱他们的英雄,那样的英雄是他们的自己人,与他们分担共同的命运。而赫尔岑清晰、痛苦地意识到,俄罗斯的革命仍未到来,必须等待,宣传,培养力量,这或许要耗去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作为土壤,这是绝大部分真的假的革命者所无法忍受的。我们希望在告别人世之前,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看到自己的历史位置,但有时候,如果你投身于真正的事业,这就不可能。赫尔岑知道自己的限度,他与自己的限度达成和解,坚持下来。或许因为他是作家,所以这一切才堪可忍受。赫尔岑不是英雄,但他同样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今年最痛苦也最值得的读书选择。赫尔岑的思想和视角随着年龄增长和所见所闻而改变,这是他个人成长的自我剖析,更是世界动荡不安的改革奏鸣曲。于我而言,我也是在成长的。 @2021-12-24 15:02:55
对我而言一次艰难的阅读。整个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批判性、历史性都到达了一定高度。 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正如赫尔岑本人的叙述:“我对过去的叙述也许是枯燥的,肤浅的,但是朋友们,请亲切地接受它吧;这工作帮助我度过了可怕的时代,摆脱了使我窒息的无所事事的失望。我带着它走进了我的冬季,并不愉快,但是平静。” 这仍然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不仅体现了赫尔岑反对专制,追求人道主义的精神,更让我看到一个不完美但真诚、充满批判但热爱人类的坚毅的伟人。 2022年2月的冬天太难熬了,现实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感谢赫尔岑的陪伴。人生本来就是艰难痛苦的,阅读和友谊帮助我度过这些岁月。“不愉快但平静”。愿战争早日结束。
文字的影响太深远了,为农民的解放居功至伟,初识由柏林推荐,别林斯基和赫尔岑一矛一盾,十九世纪是俄国的思想与革命,圆满的回想
一部历史的画卷,一场思想的盛宴。 柏林对此书的评价: 在某些方面,此书最像歌德的《诗与真》,盖此书并非全属个人生平与政治回忆的集合;书中所写,遍及个人琐事,各国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描述,作者青少年与成年时代俄国时论、人物、看法的记载,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革命期间的法国、瑞士、意大利、巴黎、罗马旅游(珍贵绝伦,是我们目前所有关于这些革命事件的最佳个人资料),以及关于政治领袖、各国政党目标与宗旨的讨论。全书穿插种种评论,尖刻痛快的观察,个人、民族性格锐利与兴感勃发、偶尔谐谑的素描,经济与社会事实的分析,关于欧洲未来与过去、关于作者本身对俄国的希望与忧惧的讨论与警刺;其间,又交织着赫尔岑个人悲剧的详细、痛切记叙——有史以来,由一位敏感且苛求的人写下而大众可以借鉴的自剖里,也许要数他这篇最不寻常。
记得朱光潜在谈美学里提过“在粗浅的境界,我们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是秦越,情绪和思致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读到第三部尤其感受到这一点。时间,是淘沙之浪。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被这时间之浪漫过,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