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娜塔莎之舞的封面

娜塔莎之舞

[英] 奥兰多·费吉斯

出版时间

2018-03-01

ISBN

9787220106699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娜塔莎之舞》中,奥兰多·费吉斯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俄罗斯世界。通过《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形象,他巧妙地展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多元性以及其文化与欧洲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本书邀请读者一同探索历史长河中,俄罗斯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接纳外来影响,从而塑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貌。
作者简介
奥兰多·费吉斯,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他专注于研究俄国历史,尤其是文学艺术和政治经济领域,是该领域的一流学者。他的代表作包括《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人民的悲剧》和《克里米亚战争》,这些作品广受好评,曾获得沃尔夫森奖、NCR图书奖,并多次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和达夫·库珀奖。他的著作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荐理由
《娜塔莎之舞》是一部深入剖析俄罗斯文化与历史的著作,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分析,揭示了这个国家复杂身份认同的根源。它不仅适合对俄罗斯文学、艺术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那些希望理解不同文化交融与冲突的人群。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结合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学魅力,使得严肃的历史探讨变得引人入胜。
适合哪些人读
对俄国文学经典《战争与和平》有深入理解的读者
热衷于比较不同文化交融的学者和学生
希望了解18至20世纪俄罗斯社会变迁的史学爱好者
对托尔斯泰、普希金等作家及其作品背后文化背景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任何没被厚度吓倒坚持看完的读者都是幸运的,史诗格局、波澜壮阔、几乎面面俱到,在专业史学向公共史学转化趋势下,写普希金、阿赫玛托娃、塔可夫斯基等诗性近乎神性人物所在的国度,史学文学化的争议就本书而言理当有豁免权;贵族俄罗斯与农民俄罗斯,作为亚洲的俄罗斯与作为欧洲的俄罗斯之间嵌入骨髓的撕扯,但我认为作者想展现的不仅是历史文化,俄罗斯精神及流亡异乡仍不失落的俄罗斯灵魂才是本书真正脉搏,而这正是为何没有写到部分哲学家,第七章为何动人之至的原因——反对无光的年代,但俄罗斯之心永不明灭,仿佛与伯林《1945年和1956年与俄罗斯作家的会面》的呼应,藉此章节更印证伯林说的“俄罗斯作家的幸福”,即使战火纷飞买诗集队伍蜿蜒,送葬人会特意在喷泉宫停留,苦难里生出的幸福感,俄罗斯作家们对此拥有专属的血泪盈襟的定义
奥兰多费吉斯关于苏联和俄罗斯的三本书真是“理想国译丛”中的瑰宝——即使有两本已经下架,反而愈显弥足珍贵。看完全书,仍是觉得苏联部分最好看,因为你可以看到,那些跨越了沙皇俄国与苏维埃政权的高贵而丰沛的灵魂,是怎样在动荡的历史长河中挣扎、破碎、流浪与回归。
九月大部头四打·共读· 拿出书:我滴个神啊,这也太厚了吧 开始读:吔,挺好读的嘛! 已读完:非常友好、非常八卦、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读,这厚度完全就是用来吓人的。 我发现我真的是有一颗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啊,看见各种八卦都要跟书友分享,读的太欢乐了,俄国果然一直就是个战斗民族啊,太奇葩了,一个比一个分裂,一个比一个有才,真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羡慕让我红了眼...非常佩服他们的民族精神,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明确的定位而奋斗不息,最后何去何从虽然依旧是一团迷雾,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本来就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的,未来到底如何,谁知道呢?文学真的是个好东西,至少让人在特殊时期依旧拥有做人的尊严和对柔情的感知力,进而丰富人的内心世界。 书越是读得多,就越是觉得自己无知。明年主攻俄国文学,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洋洋洒洒,翻译很流畅。
值得读,但需要一定的俄罗斯文学、绘画及电影艺术的知识背景。一条根本性的断裂贯穿全书:近代以来俄罗斯文化中土壤派与西欧派的对峙,这也是无数亚欧大国难逃的命运。俄罗斯却又格外复杂一些,它一方面接受了鞑靼人、蒙古人、哥萨克人馈赠的遗产,一方面又与拜占庭和西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两难的越界选择中,俄罗斯完成了她的近代转型。小的沟壑与线索则散布在俄罗斯文化的代表人物身上,尤其以早期的农民公爵沃尔孔斯基、托尔斯泰和苏维埃时期的阿赫玛托娃为代表。在这段建构民族主体性的宏阔历史中,也恰恰是这些个体身上涌现的细节表征出生命之动力。唯一的缺憾是几乎没有涉及俄罗斯的哲学,毕竟舍斯托夫、巴赫金、别尔嘉耶夫都以原创性的哲学沉思为俄罗斯近代的文化独立性做出了贡献。另外有时候难以遮掩偏好,作者对纳博科夫就很不客气。
圣彼得堡与莫斯科,西式贵族舞会与俄罗斯民间舞,上层阶级的欧洲文化与农民阶级的俄罗斯乡土文化。“东张西望”的文化史。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近三百年俄罗斯艺术史及名人八卦集合
写的真的太好了,另外两本绝版书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读到。 娜塔莎之舞从题目开始就已经非常具有文学性色彩(我再次感叹题目实在是太会起了,虽然是本俄罗斯文化史但是可读性非常强!有时间二刷。
扫盲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阿赫玛托娃的人生 以及自我迷失的俄罗斯民族
这个民族很分裂 一直在寻求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 欧洲并不接纳他们 并把他们看成是野蛮人 他们也不愿意靠向亚洲 尽管他们确实有亚洲血统 文化里也有亚洲元素 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些 只有在展现优越感的时候才破罐子破摔般说自己就是亚洲人 而亚洲人在他们眼里却是野蛮的 落后的形象 他们认为在亚洲人的眼里可以被当成“欧洲人” 总的来说 还是个矛盾的民族 书的后半部分(1917年之后)里的恐怖氛围太让人感觉压抑了 难受的是 相似性…(不愧是“老大哥” 有啥学啥 就是没学到别人让艺术遍地开花的本事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