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青之死的封面

文青之死

赖香吟

出版时间

2020-08-31

ISBN

978722011880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所有日常的破碎挣扎,皆源自一份真心。

是对文青最初本质的寻回,也是对未来世代的寄语。

九歌年度小说奖、金鼎奖得主

吴浊流文学奖正奖作品,赖香吟短篇小说集初次引进。

▼编辑推荐

☆ 1987年,赖香吟发表小说《蛙》,夺得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短篇小说首奖;其后再以《翻译者》 荣获 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崛起于文坛。她的创作,向内探索人类心灵,向外则触及时代、社会背后的隐微地带,细致的文字之间常见反复的思索,是当代重要的台湾六零后作家。

☆ 《文青之死》是赖香吟在短篇小说技艺上的一次自我突破,节奏、用字的转换受到众多肯定,如文学杂志《秘密读者》策划刊登的匿名书评,曾以此称赞:“赖香吟不只能写好缓慢,节奏该快的时候,也是能迅如奔雷,一箭红心。而这样的瞬间加速,往往都发生在靠近结局之处,留下一道漂亮的刹车痕。”

☆ “如今文青当然不是个干净的词,消费流行与装腔作态使它讨人厌,这本书回收该词,不是拥护,不在批判,而是想理一理文青这个词曾经干净的成分。”对于平凡泛滥的文青,赖香吟借由书写日常生活,如夫妻婚姻破裂、老年人身患重病,以各种看似离文青遥远的琐碎故事,侧面显露文青的珍贵特质。

▼内容简介

“九则故事,尽管角色、情节有异,但大抵是内在生命与现实相互牵制或漠视的故事,症状表现为错误的情感、志业的彷徨——多数文青人生正是在这两者病去了大半。”

昔日文青,却已成我辈中年。但他们曾有理想与实践,对社会的感受、冲撞世界的步伐,皆远超众人。如今,那些过去种种,是否还留下些什么?疲于应付现实的文青们,又是否仍怀抱着什么?

对拥有敏感真挚之心的许多文青,《文青之死》是小说家给他们的安慰,也是走下去的期盼与祝福:“道阻且长,让我们一起继续”。

▼名人推荐

☆ 《文青之死》这些影影绰绰的人物,在时间的大幕间奔皇行走,绕不过的瓶颈,则始终是对生活的质疑。他们念兹在兹的,实乃反复思维或仍有“不一定要受苦或搞得天翻地覆,也可能过一个有感觉的人生”之愿想,全书大抵见证这些看不见的抵抗与挣扎。在赖香吟笔下,生命的明暗光影曲折晦涩而细腻、沉郁凄楚而感伤。

——石晓枫(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媒体推荐

☆ 赖香吟用非常简明的独白和对白,写出精醇的生活感。《静到突然》中叙事者与许耀仁相处时,双方既算计又似有温情的桥段;《天竺鼠》里的夫妻吵架、《小原》最后一段的情绪攻防,都能写得流畅、明快又有夹层。这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但却没有传统写实主义的枝芜。小说透过细节建构起来的立体感,仗恃的不是厚实而是精准。

——文学杂志《秘密读者》匿名书评

▼获奖记录

☆ 本书荣获 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

☆ 收录篇章《暮色将至》荣获 2008 年九歌“年度小说奖”。

赖香吟,1969 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市。毕业自台湾大学经济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曾任职于诚品书店、台湾文学馆筹备处、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

获有 1987 年“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短篇小说首奖、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1997 年“吴浊流 文学奖”小说奖佳作、1998 年“台湾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2008 年“金鼎奖”图书类最佳主编奖与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说奖”、2012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2019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金典奖。

曾校译《龙瑛宗全集》,主编《邱妙津日记》《九歌 103 年小说选》。著有文集《史前生活》《天亮之前的恋爱》,小说《散步到他方》《雾中风景》《岛》《其后 それから》《文青之死》,并与他人合著书籍配乐专辑《不如...

(展开全部)

目录
3 在幕间:一则伪评论或伪小说
25 暮色将至
43 静到突然
65 天竺鼠
91 约 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痛与暴力的捶打,猛烈地浇熄,一次不死,一百次总也该疲了,生之动能消耗殆尽,微微弱,呼吸着,热度什么时候降了下来,……她哀哀之想,消灭到底,消灭到底吧。”
爱侣的关系走到某种深度,变成彼此不致命但吊着命的电椅,初期的酥麻逐渐发展成刑罚。人需要了解自身和对方终究是会枯萎的,用悲观打底是为了使眼前的幸福更真切。所谓文青这个概念,可以抛开可以不屑,不认同却印证着认同的一面。涓生和子君的故事,常说常新。
赖香吟的笔触冷冷清清的,写到浮世百态,又有一丝温柔。小说里的人物都没什么激烈的地方,只是在他们的世界减速地活着,连说出来很狗血的关系都写得明爽、润泽,像一杯泡着薄荷的水,本来辛烈的,泡久了,有些温吞。是很深的人生,很细的日常。“我们得先学会活得够久,才能等看生命要教给我们什么。”
每篇的设定都很好,也捕捉到了隐秘的情绪,但作者特别喜欢用一些判断句来替情节推动故事、给氛围做总结。多了就觉得有些偷懒了,故事总是停留在中景镜头。
真的是活得足够长才能看清楚吗
好年轻的文字。Slow down
看来看去,还是最后一篇《文青之死》更有感触,也许是因为我心中的文青还没完全死掉。现在想想,生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们好像踩在棉花上,一切都空空的,是slow down还是get stronger都无所谓,人生道阻且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存在方式是怎样的又真的重要吗。最近时常产生一种活到30岁就去死的想法,这世界那么大,需要我认真看完吗,眼前已经够了,但偶尔又推翻自己,觉得只要活得够久我就能看到不一样的,究竟哪个是真实的我,或许都是。厚着脸皮铁着心肠便能无伤度日,灵敏之心与现实一触即碎,是真心让人活不下去。
“爱是可以模仿的吗?爱是危险的问题,避开这个危险我们可以模仿成真地生活吗?”后记“求学,无非是另一种肇事逃逸”让人破防,什么时候能真正走出象牙塔。
挺好的
其实这种很文艺地写一些普通平凡情感事不是我的口味😰第一篇由于不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没有看,最后一篇出现了很多几乎我都不了解的摇滚歌手(唯一知道的可能就是柯本 oasis了),也基本上是略读的,我自己见识太短浅了。但前部分的好几篇都写了人在晚年病痛的折磨,可怕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