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其后 それから的封面

其后 それから

赖香吟

出版时间

2020-08-31

ISBN

978722011905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破碎之后的重整,劫后余生的跋涉

台湾文学金典奖作品,赖香吟长篇小说

一部思辨情感与伦理的文学典范

● 编辑推荐

☆ 逝者远去,被留下的人如何继续前行?赖香吟以幸存者的角度展开细腻的思考,谈论创伤与治愈、生命与死亡。面对沉重的人生叩问,或许《其后 それから》是一声真挚的应答。

☆ 《其后 それから》是个人之作,也是时代之作。赖香吟从一名自我对话的叙事者,向外扩及同代人的生命处境,诉说台湾“五年级世代”(六零后)对种种信念的追寻与断裂。通过小说,我们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 创作本书,赖香吟秉持克制的书写伦理,谨慎选择内容的呈现,以“小说”这门文类避免消费现实的可能,保持必要的距离。阅读《其后 それから》,我们满怀敬意,并充分反省与思辨。

● 内容简介

“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五月的书,而是关于我自己,其后与幸存之书。”

“如今,我航过那个郁闷的赤道无风带了吗?我即将出发去哪里?抑或,我从何处归来?写作的船帆下垂搁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雾气茫茫,记忆的魔山,五月,想来不只是我陪她走过一段性别认同之路,她也伴我熬过一段非常漫长的写作认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经不存在的岁月里,她的形象及其书写,对我是一种抚慰,也是一种刺痛,我们曾经彼此反对,却又同时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无论是不断攀高追寻,或是不断挖深内化,我们争执,终致谅解,了悟彼此并没有太大的冲突。”

● 名人推荐

☆ 《其后 それから》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以细致耐烦的态度,开启了反省伦理与情感的平台(platform)——这个平台是读者也可以参与思辨的空间。这种平台在现有的台湾文学中罕见,尤其珍贵。

——纪大伟(台湾小说家)

☆ 在功能上,《其后 それから》显然有它不得不被视为小说的理由。它单纯地需要读者对小说之为虚构的期待。它需要被视为虚构、在阅读里被虚构化,以制造主体与事件之间的想象距离。

——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 太浪漫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一定得死过一次。那样的死过之后,再回头,看见的都会不一样了……为你终须拿回属于你书写权利的毅然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是关于你如何活下来,而不是关于某人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强生(台湾作家)

☆ 这是用时间慢慢堆积起来的一本书,有些地方写得惊人地好,她文笔的成熟以及这个作品能去解答很多问题,包括五年级世代的早逝与断裂;它能去回答一个女性作家怎么样走过情感、创伤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经历一个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后从否定书写回到书写的过程。

——周芬伶(台湾散文家)

☆ 小说《其后 それから》,不是秘辛,不是自传,不是内幕,也不是告解或忏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说的文字共和国里才能有嘉年华与众声喧哗成立的意义。我们卸下偏执、成见、既定印象的武装,循小说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唤不语的死者,一起完成内在的逆旅。我要说,赖香吟写完《其后 それから》,走出来,是生者仗义承担的勇气,是“季札挂剑”的用心如日月。

——林俊颖(台湾小说家)

● 获奖记录

☆《其后 それから》荣获 2012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

赖香吟,1969 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市。毕业自台湾大学经济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曾任职于诚品书店、台湾文学馆筹备处、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

获有 1987 年“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短篇小说首奖、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199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佳作、1998 年“台湾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2008 年“金鼎奖”图书类最佳主编奖与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说奖”、2012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2019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金典奖。

曾校译《龙瑛宗全集》,主编《邱妙津日记》《九歌 103 年小说选》。著有文集《史前生活》《天亮之前的恋爱》,小说《散步到他方》《雾中风景》《岛》《其后 それから》《文青之死》,并与他人合著书籍配乐专辑《不如去...

(展开全部)

目录
3 活动中心
15 门
31 消息
37 Do You Remember...
59 春暖花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的时候,脑海中会渐渐完成她的形象,那个形象如此熟悉,直到读到一半她的身形气息与精气戛然而止。如果我更小时候读过这本书,也许我会一夜长大
这不是关于邱妙津的书,跨越近二十载的补补记记,追忆相识交集至五月离去,它也称不上一本小说了。而其后的那部分,何其寡淡、反复;那是人踪消逝、时代变迁,轰轰烈烈的青春燃烧殆尽,留给幸存者的追问,如何面对其后,其后还有何物能再书写。除了书写,赖香吟自也了悟人世情感的羁绊也有安魂的作用,每个与逝去相关的人承受着其后的荒凉和深渊。她懊丧读者总是联系她与五月,伤痛的黑洞追着她不放,但也教会她所有事情,成全这本书的样貌。简体封面、书皮的淡蓝淡黄极美。
情感核弹。
【2020072】行行好,别说得那么轻巧吧,“煽情文艺腔”“名人名言摘抄”“青春疼痛文学”什么的,它显然不是这么刻板和肤浅的东西。唉,有时候第一印象是有欺骗性的,蒙蔽心灵之眼,抑制共情,把你的感受力戳成筛子【喂】死亡或许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古老、最巨大的不可知,赖香吟所做的这些,漫漶迂回的勘探,完全是天降大任式的,这是她命中注定必要完成的,对“新我”的招魂。就,你甚至都不必知道邱妙津是谁,一样会动容,真的,这才不是什么“私小说”,太多共通的生命体验了。
像待两位朋友一样地认同着、哀念着、欣慰着。如果不必如此,如果可以“执手相看泪眼,走下去和活下去”,如果如果。
159
世界太粗暴 心太青脆(一边读一边在想五月就是邱妙津吧 对 就是她 离去再久都有人再惦记着 跟随下去
文字真挚动人
未读过邱妙津作品,但无大碍。明明是清丽的文字,但读起来时刻有沉重如负巨石之感。无从判断是不是写给邱妙津的书,但就我来看,更像是一本写给作者自己的回忆剖白录。说这是矫情或是别的,也许是真的没有试过剖析自己。但关于死亡、失去等痛苦,自我时时沉浸其中且时时思索才懂其中煎熬与痛苦,只是我无有这样的文字与笔力去诉诸笔下。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