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历史社会学的逻辑的封面

历史社会学的逻辑

孙宇凡

出版时间

2021-02-01

ISBN

9787220119750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跨学科视野与取径,致力于探讨历史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式理论逻辑和后设式理论逻辑,分为“从历史学到社会学”和“从社会学到历史学”两部分。前一部分分别通过解读“北美汉学三杰”(孔飞力、史景迁和魏斐德)的代表作,并与韦伯、吕炳强、赵鼎新等社会学家的权力理论、正当性理论以及有关社会学认识论展开对话,指出“迂回历史学、进入社会学”的基础,在于以理论研究纲领式对话,建立多种类型的理论关系,从而确立了历史学家作为社会学家的知识实践类型。后一部分通过文本精读与脉络对话的方式,分别分析了成伯清、第三波历史社会学代表学者(如克莱门斯)、威廉˙休厄尔的作品,引入与分析奥古斯丁式现在时间性、埃利亚斯式继替时间性、休厄尔式阈限时间性和米德式突现时间性,丰富了社会学理论所需的历史质性,进而共同汇聚于以事件社会学之中。

孙宇凡,安徽宿州人,台湾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哲学和历史社会学,时空焦点为明清政治与社会、菲律宾史和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其作品发表在《清华社会学评论》《社会理论学报》《社会学评论》等刊物。

目录
序言:历史社会学的真谛 001
前言和致谢 005
目录
第一部分 从历史学到社会学
第一章 孔飞力:君主与化身的奥秘00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历史社会学必须找到自己在学科中的定位,它到底归属于历史学,还是归属于社会学,这是一条两难的境地,而孙宇凡提出来一条“迂回历史学,进入社会学”的理论研究纲领,而这本专著就是他对于这一纲领的实践和回答。
青年学者孙宇凡的一部关于历史社会学研究的论文集,考虑到历史社会学这一分支学科在国内起步不久,这部优质论文集的出版,具有不俗的开创性意义。作者的分析,理论思辨色彩浓厚,分析归纳能力极强,展现出高超的经典文本解读能力。其对于《叫魂》《洪业》等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作品的解读分析,视角新颖而立论严谨,让人受益。如果要说缺憾的话,就是其归纳有余而演绎不足,理论建构能力突出的同时,也将兼具学术性、大众性与可读性的上述经典,解构为一条条学术体制内生性严重的“理想类型”(韦伯语),使得本书的影响力,只能局限于学院场域内,而跟其评述的上述经典的公共性价值,以及更高层面的《乡土中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作品的“元典”地位差距明显。以作者的才华来看,期待其更为出色、更兼具公共性的后续作品。
学科所限,总体上读的不是太明白。但细节处,总能给我很多启发。
年少有为,值得推崇。然而翻译腔太重,很多行文句法在中文里是读不通顺的。综述有余个性不足,感觉作者的经验史学基础并不足,这样谈理论容易空到空,很多靠近社会学的历史社会学者常常会出现这种问题。最后,按照作者的看法,历史社会学能比较不同历史的共性,那它和大历史(而非通俗历史)学术写作有何不同?只在于它能提出便于社会学者操作的几个操作变量吗?为此而舍去的复杂性和生动性是否适得其反,历史社会学在社会学的语境里起到的作用是否反而是使社会学家机械操作而无需去直接深度阅读历史了?
社会学方面不错,历史学方面一般。87—88页均将“晁福林”误作“晃福林”,110—111页皆把“五德终始说”改称“五德终结说”。考其所引中国古籍文献,经常转自今人文章;观其所据今人历史论著,大多具有极大争议。😹或许是学科差异吧,这种情况在历史系绝对会饱受前辈批评。历史社会学也好,历史人类学也罢,社会/人类之学只是一种方法,历史之学方为学科本位;理工科学注重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人文科学强调征引文献的可查证性;凡是孤证必须存疑,凡有争议应该回应;能以文字表达清楚,不用图表忽悠外行。
说实在的,没怎么看懂。本以为是入门导论,但实际上前半部分是对几位汉学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后半部分讨论的是历史学、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关系的问题。
呵呵
没读明白对几个时间性的解读。但作者的视野挺大的。
难易在哪里?在历史的真实和社会的想象力
不好,晦涩难懂,真的有人会喜欢这种文风吗??而且历史学最基本的就是重视史料而非理论吧?算了苏苏推荐的就多打两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