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杜伊诺哀歌》笺注的封面

《杜伊诺哀歌》笺注

【奥】里尔克

出版时间

2021-02-28

ISBN

978722012077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 莱纳·马丽亚·里尔克,奥地利著名诗人。他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三位诗人。里尔克的诗上接浪漫派的传统,下开现代派之先河,思想的意蕴与语言的深刻,都达到了迄今难以被后世诗人企及的境地,其译作也影响了中国几代诗人。

◎ 《杜伊诺哀歌》堪称里尔克诗歌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也是里尔克一生的经验和思辨的结晶。从1912年开始创作到1922年最终完成,十首哀歌构成了一个整体,对生命中最重要的此在与消亡进行了独特而深刻的阐释。

◎ 本书不是单纯的翻译作品,作者从自身对哀歌的理解与感悟出发,以笺注的方式,对十首哀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一一进行了剖析。而从写作方式上看,作者依字作注,以求在细节上把握《哀歌》,读者在熟悉了作品与相关背景之后,相信能有所体悟。

【人物评价】

里尔克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永生到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就一些著名篇什的艺术纵深度而论,就其对心灵的撞击程度而论,真可称之为经风雨而泣鬼神。

—— 中国作家、诗人 绿原

第一次使德语诗歌臻于完美。

—— 奥地利作家 罗伯特·慕齐尔

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

—— 冯至

◎ 莱纳·马丽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他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他创造了现代诗歌艺术的巅峰,通过译介影响了中国整整几代诗人。代表作有《生活与诗歌》(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 (1898)、《图象集》(1902)、《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杜伊诺哀歌》(1923)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等。

◎ 蔡小乐,青年诗人、译者,兼事文学批评与街头摄影。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图宾根大学德语文学系。现居安徽。

◎ 刘宇辰,先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现为图宾根大学在读博士。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一《杜伊诺哀歌》译文
第一哀歌… 003
第二哀歌… 00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期待很久的情况下半年+前几乎第一时间入手,但是看了两首就被他事中断以至居然不知不觉搁置到现在。 总体是让人好感十足的一个译本,译文和注释很考究,通释能自圆其说,排版也相当人性化。 引用不太规范,对于看不了德语文献的我算能接受,但有时过于含糊则不明所指(比如p205“里尔克诗”,p243“一首法语诗”)。两处克尔凯郭尔对于文本理解似乎意义不大。 已读太少是不是宣传不到位,就像卡尔·莱因哈特的伊利亚特(顺便为心爱的书打个广告,那可是莱因哈特啊)
为什么,如果可以作为月桂,度过 / 存在的期限,比所有别的绿色 / 更暗一分,每片叶的边缘 / 都泛起细浪(如风的微笑)——:那为什么 / 定要为人——并且,躲避命运时, / 又渴求着命运?…… / 哦,不是因为幸福在, / 这临近的丧失仓促的赏赐。 / 不是出于好奇,或操练内心, / 这些在月桂中也会有…… // 而是因为此在已丰盈,也因此地的一切 / 明显需要我们,这些易逝的,它们 / 独特地关联我们。我们,最易逝者。一次 / 每个,只有一次,一次就不再。而我们也 / 一次,一去不返。但是 / 存在过这一次,哪怕就一次: / 在尘世中存在,也显然不可撤回。
『整个山谷,他转身,止步,停留—— 我们就这样活着,永远在告别。』
2022.4.19 略看了一点第三首哀歌的注释。 读别人对诗的注释和阐述是很危险的事情... 尤其是读所喜欢的诗,感觉像是大脑被不假思索地侵犯... 或许正要像黄灿然说的那样,“对于里尔克这两部结构宏大的诗集,最好是不要抱着细究其意义的态度来读,更不要做任何阅读前的准备或酝酿阅读前的状态,而是要直接切入,翻开就读...”
刘皓明的《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述评》和本书互参,再加上绿原等人的翻译,才能稍稍理解里尔克的意思。唉,能直接德文阅读的人有福了
“哀歌中的天使是这样一种存在,他们能够保证在不可见中看到一个更高的现实,因而对我们而言是‘可怖的’,因为我们,作为他的爱者、转化者,却仍然局限于可见者。”--“向天使颂扬尘世吧,而非不可道说者,你不可能向他炫耀壮丽的感受。”--“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希望,某一天我可以更好地、绝对地言说这一切;要是能理解这一点,对于很多东西都是一种宽慰。 ” // “你若想造就一棵树的存在,就把内部空间抛向它四周,那曾经属于你内部的空间…只有把形象设立到你的放弃中,它才是真正的树。”--{只有我们把房屋转化进内部,房屋才能持存。}{一方面,人在经历宇宙空间时,把它转化进内部,另一方面,人通过言说把内部空间投射到外部的物体上,使物体得以持存。} // {真正让人获得存在的,不是时间,而是空间。}
看得真痛苦,我既不喜欢领受别人的解释自己外语又不好
太难了...快读吐血了()打算之后读一遍标一遍,看能标多少次😡
继洛盏《沐浴在县城》之后第二本让我非常服气的非经典非流行。译诗就该这样译啊,把原文放上来+细心做笺注和阐释。 摘一些很有冲击力的句子:“容颜在她们/脸上不息地起身又离去”“你在少年的血管里/激起怎样阴暗的男子?”“当开花的诱惑如柔软的夜气/爱抚他们嘴上的青春”
前两首尚且可看。里尔克认识的是自我的神,与荷尔德林天差地别。个体所陷入的精神的唯物主义很容易就可以窒息和阻塞任何神和神的通道。以及,Berryman说的没错,门槛的意象用得太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