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的封面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

孙卫国

出版时间

2021-07-31

ISBN

9787220120787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为研究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的学术专著。在朝鲜成为清朝藩属国后,朝鲜王朝王室、儒林士人、明遗民后裔仍崇祀明朝三帝、暗中遵用明朝正朔、撰修明史。本书即以这一问题为中心,结合朝鲜历史上正统观、慕华观、事大观、华夷观等主流文化心态的阐释,系统全面地论述了17-19世纪,自号“小中华”的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渊源、表现,重新解释了清朝时期的中朝关系。全书主体分为七章,首章绪论,次章论述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第二至六章具体探讨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表现,最后一章则分析清朝对朝鲜尊周思明的感知与应对。著作既弥补了朝鲜尊周思明问题系统研究的空缺,又增加了对传统中国与周边宗藩关系的解析,开启了重新检视朝鲜史及中朝关系史的新视角。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书主旨
第三节 史料与方法
第一章朝鲜王朝对明清的基本文化心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用力甚勤
重八御赐國号,壬辰、丁酉两次倾力援助等事件,使得李氏朝鲜对明國产生了始终不渝的感恩情结。输入的朱子理学、华夷观、正统论使得朝鲜在文化上也依附了明國。然而明清易代动摇了这种关系,朝鲜不得不接受“清”的宗主國地位,但在观念上始终无法接受“夷人”入主中原这一局面,遂以“尊周思明”来强化与明的精神联系、建立文化正统、以小中华自居,在维持朝贡关系的同时不忘明恩、维护其思想正统、延续文化心态上的优越感。
十几年前应该是不错的,现在看分析就有些平面化,所谓“报恩”“华夷”“正统”诸观念的变化与更深层次的动因,以及对朝鲜士林对华观念的更具体的文本分析,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从2021读到2022,严谨的学术著作虽然读起来缓慢,但逻辑的完备与史料的丰富给心灵带来的愉悦却也令人满足啊。
搭配南汉山城看,效果更佳。朝鲜尊周思明,为报万历“再造藩邦”之恩,时刻以“小中华”自居,孝宗密谋北伐,大报坛香火不断,为皇明后人专设忠良科,崇祯永历年号不弃……作为藩国来讲已然不负大明了。但我还是觉得,除开报恩之外还有几个更具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是法统的问题,李朝受国于明,没有明朝的册封法理难立,为了维护自身正统性必须思明;然后就是华夷观,朝鲜自身也有“小天朝朝贡体系”,建州女真本是自己番邦,如今成为宗主,这是心理上万万不能接受的。而自身“由夷变华“所塑造的三观更是本民族文化认同的根源,只有继承中华而为“小中华”,本民族才有根可寻。所以不论是出于正治,民族心理还是文化认同,都决定了“尊周思明”的必要性。
川社新近2007年商务印书馆新版。对于朝鲜的思明问题,现代中国代明清史专家孟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注意到,但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人作过细致的研究。不过,祭祀明朝皇帝的大报坛,倒时而引人注意。40年代,王崇武作过一文《朝鲜大报坛史料汇辑》,60年代,李光涛根据《朝鲜王朝实录》论述过大报坛的创制情况。80年代,台湾地区学者刘家驹详细论述了1636年前后朝鲜潜通明朝、潜奉明朝正朔的情况。90年代初,冯尔康又注意到大报坛、大统庙等问题。随着中韩1992年建交,中国大陆韩国学热潮兴起,相关的问题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亦有学者据《朝天录》《燕行录》的材料探讨朝鲜对华观的演变,或多或少涉猎朝鲜思明问题,但还仅仅是个开始,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本书作为朝鲜尊周思明思想的深入探讨研究史料为众多对朝鲜尊周思明思想抱有疑问的读者提供了详尽的文献资料,并对其思想的表现及其对清韩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是一部以思想意识成因、发展、演变为基础的朝鲜思想史概论。
当年详读旧版,如今觉得没意思了。说一千道一万,天朝的理论是为了李朝统治添砖加瓦,现代的技术也是给金朝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