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 (增订版)的封面

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 (增订版)

杨天宏

出版时间

2021-02-28

ISBN

9787220121876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学术界一直热衷于谈论中国的近代转型,既为转型,免不了除旧布新。是否“传统”即意味被摒弃的“旧”,“近代”则是解决之道的“新”,“近代”与“传统”一定截然对立?是否“近代的”一定等于“西方的”?作者通过十余篇论文,拨开历史的迷云,在史实的厘清中,也论述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本书囊括从咸同时期到民国时期,涉及太平天国、科举制度、近代军阀、对外通商、义和团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宋教仁、孙中山、胡适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覆盖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内容广博,史料丰富。

各篇文章都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且论证清晰。例如,对于废除科举制度的意义,一向以被肯定为主,而作者却探讨了其与民初军阀混战、黩武主义盛行的深层关系,明确指出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作者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史学功底,还擅长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如利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租赋关系”与太平天国困境的关系,以及清季“自开商埠”等。

正如作者所说:“近代化对中国传统而言是一个价值再造的工程,经历一番再造功夫之后,承续有传统文化部分内核的新的中国文化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成为工业化时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与近代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重大历史事件,也备受不同时期的学界关注。本书即为著名学者杨天宏教授以“中国的传统与近代”为主题的论集。全书分为“近代初期的补苴改良与传统制约”“政治思想的转型与制度变革的艰难实践”“限制通商与欲罢不能的开放政策”“中西文化冲突与反教政治运动”四部分,共收论文十九篇。通过客观而独到的论述,本书能带领读者重新认知历史转型的各个方面,从而更有助于理解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近代”与“传统”各自的使命、局限和相互的纠缠。

杨天宏,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学科领域跨越政治、法律、宗教、外交,成果丰硕。已出版学术著作9部,译著2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发表3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课题3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近代初期的补苴改良与传统制约
咸同时期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曾国藩集团与清廷的矛盾
近代中国地缘政治变化与李鸿章的海防战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约法那篇写的挺好
都夸,我就不夸。早年论文现在看明显不行。为了证明咸丰时期汉人势力上升,用咸丰的话说事事听曾国籓的,这不是他一句托词么?事事听他的,武昌克复不给巡抚,坐看他在江西进退维谷、回家守孝也听之任之。讲李鸿章海防观念如何好,他不如沈葆桢,李鸿章一会铁甲船一会蚊子船,沈一门心思就是要铁甲船,至死不忘。三星差不多了。
好书没人看系列。自开商埠、孙文的经济理念、军国民主义、反基督运动、义和团、胡适为何挺蒋几篇写的非常好,清末至民国真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也最具活力的时段。
这是当年的同名书再版,很不错的内容,值得一看
比较有意义的地方包括:对科举制废除影响的讨论比罗志田更透彻,维系传统文治的制度就此终结;曾国藩集团兴起后满汉矛盾再次激化,但地方军阀的源头始于编练新军而非湘淮军(尽管没有给出更多证明材料);民初宪政的失败固有根源在于军阀的专制暴虐,但也有制度设计的失败。
部分可以
再记一遍老师赠语“转型,挺得过,便是灿烂千阳”。之前读过杨老师的北洋研究,读很多文章的时候也有联想,同时也回忆起读那些文章时的情形。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料不到现在的我是这个样子,那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又会在干嘛呢?
传统与近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杨先生的自序读来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感。旧文新版,有些失望,现在看来其中一部分是挺过时的。总的来说,后期写的明显比前期的好。
作者对历史的一些细节乃至真相并不清楚,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所谓的李鸿章海防战略云云,这样的识见恐怕只能用拙劣来形容了。可以理解的是,这是作者约20年前的作品,但不可理解的是作者现在仍持这样的观点(增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