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博丹与法兰西政治危机的封面

博丹与法兰西政治危机

朱琦

出版时间

2022-12-01

ISBN

9787220129728

评分

★★★★★
书籍介绍

博丹是16世纪法国伟大的法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其思想理论体系庞大,横跨众多学科,集时代之大成。

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沃格林在其《政治思想史稿》中盛赞博丹“独一无二、无以伦比”,称其《国是六书》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现代版本”。博丹的主权思想是现代民族国家建国立法的理论基础,梅里亚姆在总结现代主权思想时评论道,博丹的主权思想“为17世纪和18世纪的专制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在更广的意义上,成为现代主权学说的基础”,甚至可以说,“现代政治学也是建立在他的学说之上”。主权思想也让博丹跻身世界最伟大的法学家。何勤华先生作《西方法学家列传》时将博丹列于第九位。本书以疏解博丹《方法》一书为线索,对照其他主要作品,结合博丹身处时代的混乱局面,展现作为16世纪的智识巨匠,博丹如何坚守自身的精神品质,承担起作为国家公民的重任,为国家面临的政治危机寻求应对之道。

朱琦,女,博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四川外国语大学“嘉陵优秀人才”。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道德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目 录.003
引 言 / 001
第一章 博丹其人 / 009
第一节 从重镇到重镇 / 010
第二节 法学家和政治家 / 03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在梳理《方法》一书的内容与框架之外,也提供了很多背景补充,如地理决定论的思想史、绝对君主制确立的历史、16世纪下半叶法兰西的宗教内战。这些补充能帮助我们把握政治史与思想史中的博丹。 但是,我实在无法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作为一本“绎读”的学术著作,作者本应忠实于博丹的文本,然而却不时无厘头地反观现代,谩骂般地指责现代自由民主在“灵魂品性”/“心性”上的卑劣。学者可以有自己的态度,但应当以一种学术方式论证出来,或者写在非严肃的序或跋里。这样时不时冒出来几句,只会显得很没品,而且非常傲慢,仿佛自己是掌握了“真正的智识”,有着“高贵的灵魂”——但其实只是沃格林的应声虫罢了,而沃格林可没有这么傲慢。作者的风格几乎是梗小鬼的:唉,加尔文!这让我很难不质疑作者的心性。 另外,作者的遣词造句实在做作。
本书的时间点落脚在英法百年战争之后的16世纪,彼时法国已呈现“绝对君主”的稳定局面,王室解决了欧洲各王室都曾存在的领土问题,经济层面亦有话语权。但宗教问题抬头,一方面罗马天主教廷日渐势弱、新教抬头,宗教内部纷争迭起;另一方面新教势力兴起带来背后各方势力的再次洗牌,于是法兰西陷入了王权、教权、大贵族权力的博弈中。本书便是在此等历史背景下,细述博丹其人,他的理念为何,以及博丹其理论在法兰西危机中发挥了何等作用。
本书的作者朱琦教授是经典与解释丛书中博丹专著《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的译者,对博丹的研究可谓深入而别具一格。作为对博丹个人及其著作的诠释,全书共分为七章,由人谈到时代背景,从政治史学谈到国家及君主,还有博丹与法兰西危机之间的论述。揭示了博丹思想的内涵,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普及了这位现今我们并不那么熟悉的思想家的思想。是一本很好的政治学诠释之作。
16世纪的法兰西并没有在分裂势力刚刚抬头时候预见其危害性,在博丹时代,分裂问题更为严峻,成了法兰西首要政治危机。对此,博丹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政治家、法学家应该阅读历史,从历史中寻求资政治国途径的方法。毕竟,历史与自然存在着普遍的法则,顺应法则才能实现国家治理。
人不能脱离时代与社会而单独存在,只是有些人甘于平凡愿意随波逐流,但有些人总会忧国忧民并为其寻求可行的道路与解决方案,博丹如是。 博丹所处的时代,夹杂着中世纪教宗威权与王权之争、民族国家战争,是国家精神与统一意识萌生的时代,而此时他的祖国法兰西正面临分裂危机。《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简言之,博丹认为应以史为鉴,从过去找准属于作为独立国家的法兰西的政治理论,从而确定适合法兰西走的政治道路。《博丹与法兰西政治危机》梳理了博丹的一生及其经典作品《方法》诞生的背景,并详尽解析这部著作与当时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有人认为博丹是16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思想家,而事实是他本人自带的局限性使他早早被划到“老派”一类,随之被历史遗忘。如今他再次被后人讨论与发掘他与他著作的价值,值得肯定。
结合博丹所处的复杂时代,从博丹的生平、《方法》的历史背景、博丹的政治史学观等几个方面对《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进行了严肃认真的研究和评论,是对《方法》的学术性研究,也可视为对博丹人生和思想的整体研究,更好地展现了博丹在西方政治和法律中的深远影响。CBS,20230515。
翻过第一、二与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