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京往事的封面

东京往事

[日]松原岩五郎

出版时间

2023-06-30

ISBN

9787220131660

评分

★★★★★
书籍介绍

明治时代纪实文学杰作

思考日本现代社会性的必读之作

一部繁华大都市贫民求生指南

一部明治东京下层社会百科全书

随作者一同潜入东京最黑暗之所在

窥探繁华背后饥寒之窟及贫民百景

体味明治东京贫苦众生的喜怒哀乐

从书中可以了解:

★最黑暗的东京是怎样的所在?

★饥寒之窟经济状况如何?

★柴钱旅店有多么鱼龙混杂?

★剩饭屋是卖什么的地方?

★什么情况下小孩与猫能变成财产?

★贫民俱乐部是由谁组织的?

★饥饿让人学到了什么?

★生活的战争如何打响?

★底层的爆发点是指什么?

★铜钱为什么长了翅膀会飞?

★餐饮店的女佣为何容颜十年不改?

★耄耋之年老者为何须拉车维生?

作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东京吸引着各色各样的人,但当人们满怀希望地来到这个地方,渴望在这浮华盛世中寻求一个安身之所时,生活又会给他们怎样的体验呢?《东京往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明治中期生活在东京的底层人民的故事,它作为一部杰出的纪实文学,被誉为思考日本现代社会性的必读之作。

本书作者松原岩五郎为体验日本明治中期最真实的贫民生活,伪装成穷人混入贫民窟之中,以一种修行的态度,在世间最黑暗之所挣扎求生五百余日后,写下了在这饥寒之窟所闻、所历的种种贫民生活琐事。全书从细处着笔,通过对贫民生活细节的百般勾勒——柴钱旅店的混杂、拍卖行的详情、早市的热闹、车夫的食物、日薪劳动者的人数,描绘出了下层民众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谋生手段和社交生活,也展现了作者对该时期东京独特的观察和他对当时下层民众苦难社会生活的深切同情。

【作者】

松原岩五郎(1866—1935):日本明治时期人,是一名小说家、社会新闻记者。他在成为记者后,深入观察并记录了东京下层社会生活,以贫民的视角展现了东京的另一面。

【译者】

熊韵: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科学硕士。自由译者。书影剧漫杂食。已出版译作:漆原友纪《水域》、早川孝太郎《里山异兽谭》、川端康成《夏天的鞋子》等。

目录
目录
最黑暗的东京
一、贫民区的夜景
二、柴钱旅店
三、天然床铺与柴钱旅店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松原岩五郎的这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底层关怀,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精神,无疑是一部“良心”之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新闻记者的使命与担当。
小标题都很有意思,行文也以小见大,如果读者能有些批判思维,比如说东京赤贫阶层为何沦落至此,可能会更好。当然,你对一个身处明治时期的日本作者,要求也不是不能太多
开头让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但是这本的作者更偏重观察,而不是参与,相对来说,落魄记更能让我共情。 作者描绘了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衣不蔽体,吃的是剩饭,干的是重体力活,还要被层层盘剥,车夫们甚至为了抢客人大打出手……这里的日子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如此的毫无希望可言。在书中,作者肯定了他们的价值,也展示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尊重。 此书唤醒了一些不美好的记忆,想起我十几岁时住在贫民区的经历,唉……那种感觉时不时还会在梦中出现,吓醒我! 本书翻译特别讲究,感觉保留住了原作者的“古意”。
一本纪实文学,了解东京往事。
这本明治时期纪实文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勇气。作者为了亲身体会东京贫困者生活,勇于放下身段化身为其中一员,虽第一站在柴钱旅店受挫,他还继续坚持甚至体验了几种底层工作,以获得东京繁华背后真实的黑暗一面。身处贫民窟的人们发挥生存智慧,利用旧物废物维系生活。他们之间不乏欺压,尽管资源贫瘠他们努力寻求工作机会,困境中拼命生存也是一种对抗命运的勇敢。书中精美插图与作者手绘插画,繁华与贫困对比给读者最直接的震撼。
建议看看,什么是底层关怀,现在的底层可能更黑暗。国内出版不易。装帧很赞。
真的很喜欢这本封面和纸质的质感,尤其是烫金字,真的很喜欢。然后就是整个前面插图的选择真的太漂亮了。很喜欢一些有生活气息的插图。内容方面译文非常流畅,而且开本就真的很适合捧手里读。 之前有读到过一篇明治大正时期的论文,有说过下层社会有三种劳动力,比如说矿工啊这种有组织的集团型,还有比如说拾荒者,以及这种家庭副业的类型。以前我对于平民的概念就是一直到拾荒者这个部分分支。没考虑过那么细,这本书里面就补充了很多很生动的细节,也很真实很震撼。
蛮精致的一本书,不大不小,书页可以摊平,阅读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图文并茂,一开篇就是彩色美图,黄色的纸页,和后面的文字部分泾渭分明, 印象最深的是剩饭和借贷,可见民生之艰,最悲哀的是,明明那么大一个城市很大部分都是靠这些日夜奔忙的人运转不停,却又总是会尽极剥削之能事,让身在其中的人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从生而为奴到悲怆死去,这些作者笔下的底层之民,或许确有不讨喜之处,比如那些个稍微赚了些钱就挥霍放纵的车夫,不过,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落入那样的境地,有时候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整体来说,作者觉得自己是用心研究了一个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类人,笔调不乏同情慈悲,至于是不是真的这样,大约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蛮有趣的,所以日本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东南亚也没区别,仓廪足而知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