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旁观者的封面

旁观者

[比] 本·吉塞曼斯

出版时间

2020-06-30

ISBN

9787221157928

评分

★★★★★

标签

绘本

书籍介绍

◇艺术×美术馆×人生的精彩碰撞

◇一个中年男子与美术馆的故事

◇一首彩铅绘就的存在主义图像诗

◇一组值得所有喜欢独自逛展馆的人细赏的画卷

◎ 编辑推荐

✨ 耐人寻味的图像诗歌,描绘与现实略隔膜、隐身于精神世界的当代人

《旁观者》不是个苦闷的故事,也没有着重刻画主人公的孤独,说的就是一个中年男子,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到美术馆看展览,对着照片画画。画面如此安静,以至于似乎能听到主角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美术馆中回荡。

美术作品是男主角的缪斯,窗外女孩也是男主角的缪斯,男主角一直像是生活的局外人,但在美术作品里,他觅得了安心之所。诗歌一般的语言和留白余味悠长,直击当代人的痛点,描绘当代人的精神出口与人生底色。推荐所有喜欢一个人静悄悄逛美术馆、博物馆的人阅读。

🖌 真实建筑与原画的人肉复刻;色彩、笔触、分镜的梦幻结合

该书是作者读研期间的毕业设计,画风和表达方式耐看又有自己的味道。清淡和谐的配色受到大师温瑟·麦凯(《小尼莫》)和埃尔热(《丁丁历险记》)影响,溢出温柔和生命力;彩铅的触感区别于主流CG画风,让画面显得细腻柔和。

此外,本书所有场景均取材于比利时和巴黎的著名美术馆,作者如人肉相机般将著名艺术品一一复刻,显出超强的绘画功底与对精美画面的执念,更将古典绘画与现代社会融为一炉。而用相同分镜对同一场景、不同动作的反复刻画则增强了情绪,将时间凝固于细碎的画格中,让读者跟着作者的节奏一帧一帧进行阅读,感受着主角的孤独、疏离和情感流动。

🖼 暗藏心思的巧妙埋梗、推动剧情的艺 术互文

作者在故事中藏了很多艺术彩蛋,如开篇比利时象征主义画家康斯坦特·蒙塔尔的《灵感之泉》;反复出现暗示着情欲与热情的印象派巨匠马奈的《奥林匹亚》;与男主角眼神互动的安特卫普画派昆汀·马西斯的宗教题材画《鲁汶的圣安妮》;封面上出现的雕塑家维克多·卢梭的雕塑《幻觉三姐妹》;整页绘就的、男主角吃饭时看的卓别林的经典默剧《淘金记》……既诚挚地致敬了经典作品,又方便读者通过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更深地理解剧情。

◎ 内容简介

中年男子休伯特一个人生活,安静木讷,更像人生的旁观者。

他长相平平,性格内敛,椭圆的镜片让他总是愁眉苦脸的脸庞显得更加呆滞。平日里,休伯特喜爱独自一人逛美术馆,他常在著名画作前踱步徘徊,在闭馆前和美术馆管理员道别后再低头默默离开。他不善言辞,遇上搭顺风车的陌生人,也只能勉强礼貌地说上几句话。他的居家生活安排得更是简单:坐在窗边画画、钻进厨房做饭、安静地边吃东西边看电视……

休伯特喜欢拍照片,通常是拍油画作品中的女性,回到家中再传到电脑里临摹。楼下的女房东对他投怀送抱,他不为所动。只有一个现实中的女性真正吸引他,她就住在对楼,从他的窗户可以看到她的阳台……

◎ 媒体推荐

“这本书很棒,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它很会调动情绪,画面留白也处理得不同凡

响。”

——《观察家报》瑞秋·库克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读,这本图像小说一定会让你感到有所收获。这是一本需要你仔细阅读的书。”

——《先驱报》泰迪·杰米森

用户评论
即使是故意搔首弄姿的女房东,在男主脑子里首先呈现的也是构图,配色,细节。但男主角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的旁观者,也会在自己的房间小心擦拭敏感寂寞的心
1.他临摹《灵感之泉》,却毫无灵感,踟蹰时偶然看到楼下女邻居给花浇水,这个场景激发了他的灵感(那张抓拍照片的构图极好)。 2.他在博物馆凝视各种艺术品中的女性,他也临摹了很多特别是裸女,但现实中真的遇到女人一丝不挂躺在他面前,却不为所动。 3.一个细节是,第46页,他凝视Quinten Metsys所绘祭坛画右屏中的一位女性,相看两不厌,但原作中的画中人眼睛其实并没有与观众对视。
在伦敦上学的时候学校靠近国家美术馆,没课的时候就去逛逛,看看保安,看看游客,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有人搭话就会被吓一大跳。走的时候把传单拿回去剪手帐,对应画家的中文名,找找那些不知名的画作。所以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尤其触动,主人公的安静、局促和内敛,其实很像那时找不到情绪放置的自己。因为无法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所以只是逃避、沉迷在喜欢的日常里。但受到外界触碰后,还是不免有颤动,然后发觉,生活好像就可以有一点点改变,就像Hubert一样
书不厚,很快就读完。与其说是漫画,给我感觉更像短片,有几处的分镜处理有镜头的推拉摇移感,还有大量类似逐帧画面去表现一个慢镜头。一边看一边感慨老艺术家画得真好,中年苦闷情绪表达到位,翻到后面发现作者跟我是同龄人😂😂😂
Hubert是美术馆的旁观者,我是《Hubert》的旁观者。仿佛动画般事无巨细地逐帧绘制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时间被无限拉长,愈发凸显孤独。兼顾了写实和写意的手绘画风异常生动,轻柔的铅笔笔触配上质感十足的灰色调很耐看。分镜更是欧洲文艺电影式的静谧观察。艺术是无用的,同时,艺术也是生活里最好的慰藉。
书里是我走过的城市和博物馆,看到最后感觉先生很孤独,不知道他是不是这样想的。
书是好书 但是引进的确实是修改了本书的精髓 挺过分的
有点意思
一个爱逛美术馆的单身中年男人,还会画画,似乎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美术。生活中对一个女邻居有意思,似乎也是旁观者的态度。对于另一个中年女邻居的态度也很有意思。
故事简单,如果用四格画来表现3组估计就能交代清。但是图(尤其建筑)很有范儿。留点笔记吧,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共有四馆,这本搭车那段对话里提到了2个:oldmasters museum, modern museum;还有2个是 magritte museum (玛格丽特超现实主义馆)和 fin de siècle museum(1868-1914 馆)。就算提前功课做足、体力足够,单次看完这些馆也不太可能,除了作品多(非常有名的不算多但是覆盖的画者超多),建筑本身的复杂路径也会倍增找画打卡难度。《旁观者》这本薄画册里画者心心念念的那些作品,其实更像是他心有所想的外延。现实里,时间不够的话建议就看古典old馆,最知名是让雅克大卫的马拉之死。留了实体书当范本,期待《旁观者》有后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