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新媒体的语言的封面

新媒体的语言

[俄] 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

出版时间

2020-08-01

ISBN

978722115840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力图为新媒体研究这一新兴领域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发展图景。作者将新媒体置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视觉与媒体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体在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来龙去脉。在本书中,作者运用艺术、人文、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讨论新媒体对旧媒体传统的借鉴,展示新媒体作品如何创造现实的假象、与观众交互、呈现空间,涵盖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新媒体类型。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新媒体的普遍法则与逻辑。此外,作者还考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影响了电影语言的演进。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本书引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从何而来,又如何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见的世界? 本书被全球数百个学术项目用作教学参考书,曾被译为俄、法、意、日、韩等多种语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个语言版本。 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是引领全球数字文化研究的理论家之一,也是应用数据科学分析当代文化的先驱,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文化分析实验室主管。他的研究涵盖文化分析、人工智能与文化、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视觉文化、媒体理论等领域,被媒体列入“25位塑造设计界未来的人”“50位蕞有趣的未来建设者”名单。他的著作还包括《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tics)、《人工智能美学》(AI Aesthetics)、《软件文化理论》(Theories of Software Culture)、《Instagram与当代图像》(Instagram and Contemporary Image)、《软件掌管一切》(Software Takes Command)、《软电影:数据库导航》(Soft Cinema:Navigating the Database)等。《新媒体的语言》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自马歇尔·麦克卢汉之后,蕞具启发性、覆盖面蕞广的媒体史”。 译者:车琳,电影研究者,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新媒体及拓展现实(XR)领域研究、电影节研究和策展实践。
目录
中文版自序
推荐序
前言:维尔托夫的数据集
致谢
导 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译著!虽是90年代的书,很多观念的变现就发生在我们当下。“在这本书中,我选择强调新媒体和旧媒体之间的连续性,历史的重复和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想说明新媒体如何借用了其他媒体(尤其是电影、游戏)的传统形式和惯例。历史就像一条河流,不能突然改变航向;文化史运动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不是将一个个散点连接起来的折线。想在文化史的空间中建立一系列轨迹,新媒体就位于这条轨迹之上,它立足于历史智商,是发展轨迹上的一环。”
本书堪称是新媒体理论、传播理论、艺术研究(包括电影、游戏、绘画和文本叙述)、计算机文化和数字时代文化研究的综合性“数据库”。在新媒体时代,马诺维奇总结说,动画开始挑战电影,空间蒙太奇开始挑战时间蒙太奇,数据库开始挑战叙述,搜索引擎开始挑战百科全书,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在线传播模式开始挑战传统的“离线”传播模式。其结果是,计算机带来的文化效应给了我们一个“重新了解世界和人类的机会”。
观念很先锋,有些论述走得比较远(褒贬兼有),还好接触过图像处理、非线编、动画之类的软件,不然很多地方可能理解起来隔阂比较多。有非常多的启发,而且难得译介靠谱!
文艺复兴式的学者;20年后读来依旧十分前沿(尤其是“数据库——叙述”、“空间蒙太奇——时间蒙太奇”、“动画——电影”、特效方面的论述)
“新媒体”,此術語在1990年左右出现,指基於计算机的文化作品。马诺维奇提供了关于当下的理论,它在研究视觉艺术和媒介维度上深具启发(虽然我只先用以分析实验影像),还包括文本、静态影像、运动影像、声音和空间建构等向计算机介入的生产、分发和传播模式转变的未来。 维尔托夫的数据集,即[電影眼]在向[文化交互界面的语言]转变的过程里,运动影像段落(sequence,又译“序列”)将连续性的时间打散。而公共的视觉常识也会随着符码(code)承载的文化信息而改变,隐喻体系已变成使用离散呈现方式的媒体技术。 電影新的生命力就在数据景观(datascape)的窗口中,甚至是虚拟现实(VR),时刻联网,时刻“接入”。视网膜与屏幕将融为一体。人类内在感知中的意义维度只是视觉符号领域中的浏览器。影像的未来。
看的时候就在想,鸡丝一定受这本影响很大,无论是从电影对时间的关注到对空间的关注的演进,还是新媒体技术对电影语言的革新,比如讲到multitask,果不其然,翻看他的推荐书单就看到了这本。在很多意义上都毫不过时的一本书,一头指向经典阐释,一头从流行文化中寻找灵感。维尔托夫的意义的再发现,被reposition为介于波德莱尔意义上的漫游者和西部片/游戏主角般的探索者其间的人物;叙述与数据库,计算机语言对电影的再塑造,作为黑格尔意义上的“艺术之后”,电影又找回了孩童时代的手作动画质感。
书的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有意思得多
有启发
马诺维奇为电影寻求新定义的尝试显然值得重点关注,但他没有提及的是我们究竟是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互动的,这一点可能在马克•汉森的论述中得到弥补。新媒体所允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当然可以和电影现象学所联系起来,马克•汉森论证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视觉和触觉这两大分裂倾向可以得到整合和统一。不过依据《眼与心》的想法来看,这可能恰是梅洛•庞蒂所反对的。
好像在看一个三百页的当代艺术展览导语,但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