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的封面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德] 赫塔·米勒

出版时间

2023-03-31

ISBN

9787221173836

评分

★★★★★
书籍介绍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准自传

从小村庄走向诺奖领奖台,以锋利的笔刺破罗马尼亚社会表象

👁编辑推荐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出版于2003年,收录九篇文章。作者讲述了从罗马尼亚小村庄到诺奖领奖台的传奇经历,是了解其生活与创作的绝佳切入点。

◎ 杏树、手帕、国王,幼儿园、工厂、新移民,告密、恐惧、逃跑,通过敏锐的视角与克制的语调,作者出入于生活与文学,熔淬成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文章,刺破罗马尼亚社会的表层。

👁内容简介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是一部散文集,汇集了赫塔·米勒的九篇文章,主题各不相同。作者运用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内心感受,对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的感想。总括起来说,不同的文章都展现了作者对真正的人性的尊严与诗人的胸怀的关注。

本书首版于2003年,是这位诺奖得主出色的散文作品,以清晰直接的风格,阐述其小说主题,生命感悟,可以更好地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作者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旁观者视角,再加上她对语言媒介的敏感性使得她的这些文章读来很有启发。

👁名人推荐

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的劳作。——赫塔·米勒

本书是了解这位独特而有成就的作家的绝佳切入点,描述审讯和压制的文字中缀有作者对语言的尖锐而机智的点评。

——曼迪·怀特(德语译者)

赫塔·米勒是不应该忽视的作家。她就像一把尺子,丈量着时代、语言和虚构,也丈量着读者和她自己。

——邱华栋

著者简介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2009年,因其“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生于罗马尼亚,1973年入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器工厂任译员,后以任职于幼儿园、教授德语谋生。1982年,出版处女作《低地》,此后陆续有多部重要作品问世。先后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界重要的克莱斯特奖。其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译者简介

李贻琼,德语译者,现居北京,曾翻译过《国王鞠躬,国王杀人》《黑色的大轴》《轮下》《树在天堂等你》以及《后楼梯——一位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等作品。也曾翻译保罗·策兰、里尔克、奥斯兰德等德语诗人,诗作散见于《世界文学》等文学刊物。

目录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001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035
沉默使我们令人不快,说话让我们变得可笑 071
一次触摸,两次释放 103
陌生的目光或生命是灯笼里的一个屁 12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完散文,想买小说来读了。羡慕能写出这样散文的作者。
原名《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杏树意味着远去的小村庄,国王则是统治者的柔和指代,赫塔·米勒以冷峻的语言、敏锐克制的语调,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与讽刺,熔淬成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文章。
能看到很相似的历史。同时,对《心兽》有了进一步理解。即使词语被剥夺了意义,仍然要保持表达的愿望。
看赫塔·米勒,有时候想起了布罗茨基,感觉二人的个性有某种相似之处。一种较劲的力道,延伸到他们的神态、言行和文字。
喜欢,不算难念,适合下午吹风喝茶念一念。
终于知道什么是散文诗了。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中赫塔米勒再次眺望一种政治深意。《呼吸秋千》也是这样。她将自己的行文全部不沐浴于它,她只是眺望它。而这样更让人感到如坐针毡和需要与之郑重对视。《国王鞠躬国王杀人》乃至之后的篇章中,米勒却不再眺望了。她举身投入泥流,以追问的姿势挥臂游泳。 齐奥塞斯库、秘密警察、朋友的尸体和“写作比疾病还危险”。——她大声说话:“大声质问”。 “东德人对此无话可说,西德人也听够了,但这个主题还是让我欲罢不能……我的写作总是停留在我受伤最深的地方”。
“陌生的目光或生命是灯笼中的一个屁。”
也许她悲伤而不安的将一切情感和冷冽的意象纷纷寄托于语言和文字,信赖其所能流露的本质和联系;世事对赫塔米勒而言似乎都在压抑的表达其淡漠的截面,都在隐而不发太多的污秽和皎洁,尘土的味道也不见得是肮脏而冰冷的,高度政治化的生活之脆弱都张弦于那些纯粹的意象和“大丽花”的表征之上,我觉得,她所书写或者说借来拼凑的文字揭示着其所避讳的、所抗争的、所美丽而缄默的葳蕤,她以奇特而自我的路径、偏僻的世界观朝着我展现了一种可能性,她教我如何将生活和锋芒写成隐喻,写成诗,她也许什么也没教,但同时轻而易举的展现着所谓的乡村所缺失、所麻木的所有、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