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白日尽头的封面

白日尽头

[德] 燕妮·埃彭贝克

出版时间

2023-10-01

ISBN

9787222220720

评分

★★★★★
书籍介绍
《白日尽头》以其宏大的主题与抽离的文风、世界历史与日常生活、全球性与地域性交织纠缠,展现出一位在经历三个帝国、两次大战、五次死亡和四次重启人生的人的旅程。这部非凡的小说被誉为近年欧洲文坛的重要作品。
目录
第一卷
间 奏
第二卷
间 奏
第三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与塞巴尔德不相上下的书写,23年最大的惊喜。埃彭贝克找到了与「不朽、永恒」抗衡的形式,决定继续我的德国文学考。
一个中欧犹太人「用掉」五条命才挨过二十世纪欧洲的动荡岁月,得以寿终正寝。在五段人生中,从加利西亚到维也纳,从纽约埃利斯岛到西伯利亚古拉格,从莫斯科到柏林,她与家人经历过社区种族隔离与仇恨,两次世界大战的困厄,左右翼极权主义的死亡阴云,和乌托邦理想的幻灭。这不是历史穿越小说,而是无数中欧人亲历过的饱含泪水与创痛的一百年,而本书主人公,正是用文学重构的留名于档案中那些个体经历的集合。论20世纪命运之曲折,苦难之沉重,或许只有德国人可以与中国人「比惨」,而他们已经走出民族历史的一段险途,今天无论通过严肃的历史研究,还是更情感化的的文学深描,无论旨在警醒今人勿忘历史,还是舔舐民族史和家族史伤口,都已放下禁忌,坦然而书。可我们,依然身背复杂而沉重的历史债务,何时才能卸下重负,走完近代史的漫漫延长线呢
《客乡》是一张反复揉紧又展开的毛边纸,《白日尽头》则是不断向前折叠的一把纸梯。它当然可以被拍扁,伏在桌上,但是你能明白这是运气的一种,它能挣扎开。人一生能有多少机会遇见一个仍然在产出顶级作品的,珍爱的作家?如果说杜布拉夫卡是像彗星一样砸入我的阅读,那么埃彭贝克则是一早就搬了把木头椅子直接坐在后半程的路上,一直在等我来。相逢之时,高兴得流泪。
燕妮·埃彭贝克写一个女人的五次死亡,却没有将不断重复的戏剧性事件变成空洞的历史叙事,小说仿佛一个不断生长的空间,由人、事、物的不同可能性折叠成的厚厚地层,阐释了一个人身体的地理学,期间读者和人物一起活着、受难、老去,最终,以临终之际的浓烈情感“把一个世纪抱在了怀里。”
和《客乡》一样,把人放在变幻莫测的时代中颠簸和受创死亡,音乐性的写法,也是用同一个场景的反复来制造节奏感。但这本信息载量更大,音部更多,回旋穿插都更加复杂。
好厉害的叙事形式,语言的密度、准确度和音乐性都极高。作者用四次重生,五次死亡织就了一个德国犹太女性一生的可能性。在这本书里,时间成为主体,命运成为客体,更或许这一出严密宏大的交响诗中,无序才是它永恒的主题。时间,最后在养老院里干涸成凝固的粥,“当生命所有的库存都用完了,剩下的是留在最底部的东西:于是,那坚不可摧的储备显现出来。”结尾尤其精妙,女主的儿子在摆满了时间的杂货店里,穿过那套曾属于他外祖母的《歌德全集》和小座钟,他不知道这两样物品在外祖母的人生各个阶段都陪伴着她,它们因为不能被外祖母一起带到灭绝营里而幸存了下来。
我的天,好到头皮发麻,直到最后两个死才哭出来。“我强行将一个世纪抱在了怀里”。
★★★★ 快乐的眩晕。 强行将一个世纪抱在怀里的人到最后不需要任何词语,她也将被抹去,和过去所有的人一样。读完立刻想到《洛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火焰》里“我”的寻访记忆之旅,“我”面临的是未知的浓雾,而《白日尽头》里的“我”迎向的是一种确凿的历史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