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的封面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半藤一利

出版时间

2009-02-28

ISBN

9787229004453

评分

★★★★★
书籍介绍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讲述了:这一天宣告着人类史上最大的悲剧终于结束……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接着,苏联红军挺进满洲(中国东北),日本帝国的“荣光”已是夕阳残照……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以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国体,一场喧嚣终归沉寂。

半藤一利,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

193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

1953年,从东京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进入文艺春秋出版社。历任《周刊文春》、《文艺春秋》杂志主编、专务董事、出版社顾问等职。创作了包括《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圣断——昭和天皇与铃木贯太郎》、《莱特岛海战》、《珍珠港的一天》、《日本宪法200天》、《荷风的战后》、《昭和史》(全二卷)在内数十部作品。

1993年,作品《漱石老师》获第12届新田次郎文学奖。

1998年,作品《诺们罕之夏》获第7届山本七平奖。

目录
序章
十四日正午—下午一点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阿南陆相
下午一点—两点 “决定录音广播。”——下村总裁
下午两点—三点 “军队将自己负责解决一切问题。”——米内海相
下午三点—四点 “重蹈永田铁山的覆辙。”——田中军司令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买这本书本来是想看看当时日本平民的表现,结果很可惜,这本书描写的人物上到天皇,下到军人,是没有普通老百姓的。不过读完后还是感觉很有价值,日本投降这一天,本身作为中国人不太好说太多。读完后,只能感觉到:1,大和民族很了不起;2,新的和平的日本已经复兴了。至于很多中国人表示这本书看不到日本人的反省和懊悔,我只能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太过虚弱和阴柔,乃至其国民无法理解的缘故吧。
日本保守派知识分子如何记述战败 画面感十足(BTW看见有人提及前言里的政治正确 前言写的是死板了些 但如何看这段战争史不是国别立场的问题 而是关乎坚守人道与良知的意义
译笔还好,受不了那一个个「圣断」
这个国家的一天很长也很短,短在天皇在极短的时间就确定了投降,且始终未变。长在一串人在那边为了自己的信念以各种扭曲的方式解释着天皇的决定,相互争斗厮杀直到最后一刻。其实日本人心中这种混杂着神道教的神国理念,儒教的忠诚信念,佛教的涅槃成佛的思想真的很难让人理解他们的是非观和世界观是如何组成的。
这一天,在一个理科生所知的历史课本里大约仅有几百字的记录;这一天,却原来在隔海的土地上有过这样的惊心动魄。前言提示读者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作者对帝国与军人的态度,读罢却觉得不必这么谨慎而严苛。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只是值得阅读的记述罢了,何苦惶恐移志。
很好奇终战诏书的中文翻译真是那样的文言文吗?
很精彩的传记,在强烈外部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团结,爱民,忠诚,爱国。优秀的民族!
大日本帝国最后的24小时。大小几十近百个人物纷繁错杂走马灯,非谙熟那段历史的读者很容易被绕懵,建议参照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 》(1967年三船敏郎版)一同观看,会有更直观的印象。T
大学图书馆借的,不过貌似不是这个版本。通篇读完感觉其实高层啊领导啊对失败成功还是心里有数的,就是很多时候想贪或者挽尊罢了。当史料读还比较有意思。和二二六一样也是蝼蚁的悲剧史吧。
写有中评放在书评区。简而言之,精彩的非虚构文学,可谓是英雄群像剧,就故事而言值得一读。但因为作者的编排取向,导致槽点还是有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