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血色子午线的封面

血色子午线

[美] 科马克·麦卡锡

出版时间

2013-02-01

ISBN

978722906068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他们骑马出城,走上北方的道路,那是蛮荒之地的方向,但当他们还未完全消失在城市的视线之外,他们便悲剧性地调转坐骑的头,前往西边,痴迷地、沉醉地骑向那西天的晚红,骑向傍晚的土地和远方日落中的喧嚣……

霍尔顿法官是一个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伊阿古有相似文学价值的凶徒和恶魔,在麦卡锡笔下暴力描绘已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技能,一种可与梅尔维尔和福克纳一较高低的艺术技能。在我看来,《血色子午线》应该是美国真正的末世预言小说。——哈罗德?布卢姆

麦卡锡先生明示我们去见证邪恶不是为了去理解邪恶,而是为了去证实其不可解释的现实存在,他精巧的语言将现实与超现实链接在一起,震动得我们无法再安然于现状。——凯林?詹姆斯(《纽约时报》书评人)

大体说来,小说的情节是一个人的历程,盗用书中原话表达,就是没完没了的“他继续骑行”。主人公无名无姓,大字不识,全书在其不同年龄段分别称其为“孩子(the child)”、“少年(the kid)”和“男人(the man)”。故事重心是主人公少年时的经历。他生来丧母,十四岁时离家游荡,常与人打架斗殴。后来被拉去加入美国的军事阻挠队伍,前往墨西哥,出师不久,便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致命打击。而后因为偶然,他又加入受雇于奇瓦瓦州州长的头皮猎人队伍。该队伍由罪犯、老兵和印第安人组成,头目是美墨战争老兵格兰顿,而实际的灵魂人物是霍尔顿法官。在此二人的带领下,队伍与奇瓦瓦州州长达成协议,专门不加区分地屠杀各种印第安人(包括好战的阿帕契人和热爱和平的踢格人等)和墨西哥人,以遇害者的头皮为收据换取黄金。队伍在墨西哥境内四处游荡、大肆屠杀,老幼妇孺均不放过。最后协议终止,队伍在占领尤马渡口期间,遭到曾加害过的尤马人的报复,几乎全军覆没,成员或死或逃,少年逃脱后也离开队伍。小说的主要情节便是他们在荒漠、村庄、山间、城镇的各种暴行。小说最后跨越到二十八年后,已成为男人的主人公在格里芬的蜂巢酒馆遭遇法官,被其杀害,队伍成员至此全部牺牲,而小说也在法官的舞蹈中结束。

用户评论
可能是我看过翻译最烂的书了
这样平面、单调、重复的暴力叙述我已经在《伊利亚特》里见识过了,读起来实在是觉得有些无聊。让我很失望的一部麦卡锡小说。加上中文翻译的糟糕,读不下去了。以后再看看英文原文。
“世界的烟斗已经冷了,毫无神秘可言。”
翻译太可怕
硬核西部小说,硬核到会因为毫无来由的诡计和残暴,最直接的战斗场面、对血形成污秽的过程不加任何掩饰、对同伴尸身毫无节制的利用构建的视觉效果引起不适。对自然的描写非常精确也非常冷酷,每一幅星空是不一样的,然而从未有过温柔的面目,动物植物挣扎在干裂边缘,人也是。然而本书中语气和立场平静到习以为常,这就是自然之险、人类之恶的循环,战争被视作唯一的解答,法官被塑造为神进而成为超神的存在,而他光秃苍白模糊的外表、从容的仪态说教,成为每个人的心魔。这个世界里,规则已死,唯有蛮荒流转不变,被神抛弃的众生自愿抛弃了神,散在土地上,像破碎的兽皮屑和变黑的耳朵,风干后发出隐隐腥臭。
2018夏?
别跟我说什么末世预言,满篇就是杀人剥头皮。我读书也算多的,没读过这么血腥的,只感受到了暴力没感受到美。
@2024-01-07 14:49:13
麦卡锡的人物塑造真是无人能敌,他让我看见了一个比安东齐格还要令人不寒而栗的反派
难怪被评价为福克纳的接班人。看这书的时候,总是会想起福克纳。不过,在意识流方面,在连续不加标点符号的连句方面,福克纳依然是不可超越的大师。整体结构上还是缺乏深度,少了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