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野蛮收割的封面

野蛮收割

[美] 卡尔·霍夫曼(Carl Hoffman)

出版时间

2018-07-01

ISBN

9787229131289

评分

★★★★★
书籍介绍
《野蛮收割》为非虚构类图书,它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1961年11月21日,美国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迈克尔·C·洛克菲勒在他的船倾覆之后消失在新几内亚的西南海岸。荷兰政府及当地民众迅速展开了立体式的搜救行动,却并未找到迈克尔的任何痕迹。随后,国际社会和纽约法庭将迈克尔之死定格为溺亡。事实上,该案的证据并不充分,且难有说服力。故而,与迈克尔之死相关的传言不断,持续了50年之久。50年后,记者霍夫曼重返迈克尔的航途,挖掘了令人震惊的新证据,侦破了这个尘封50年的谜案。并由此引申出对人性的思考、人类社会非均衡发展的思考。 《野蛮收割》全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初入阿斯马特,讲述了作者在2012年年初首次进入阿斯马特地区试图探求50年前迈克尔死亡真相的经历。第二部分,迈克尔之死,讲述了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当地人的采访记录逐渐拼接出发生于1961年的迈克尔的死亡真相。第三部分,再入阿斯马特,讲述了作者在2012年年底再次进入阿斯马特地区,并与当地人共同生活了1个月的时间,以求证实并彻底侦破此案。 《野蛮收割》是一本能令人瞬间着迷的侦探书,它精彩刻画了现代的西方文明与原始的阿斯马特文明之间的冲突。它以原始的阿斯马特部落文化为镜,思考人性与暴力的关系,思考文明的真谛,以及人类社会的命运。 《野蛮收割》由美国记者卡尔·霍夫曼创作。霍夫曼是资深记者,曾奔赴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访任务。霍夫曼是《国家地理旅游》杂志的特约编辑,他还是《华尔街杂志》提名的“2010年十佳图书”之一的《疯狂快车》一书的作者。
目录
第一部分 初入阿斯马特
1 1961年11月19日
2 1961年11月20日
3 2012年2月
4 1957年2月20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假设本书的主人公不是洛克菲勒的儿子,而是一个普通人,或许不会在事情发生60年后,还被记者所多次提及。洛克菲勒家族的显赫地位、西方文化与阿斯马特落后、原始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是富可敌国的文明人来到原始部落,也需要遵循当地文化。作者始终保持着平等心态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不歧视也不忽视他们的感受和文化,只因为我们都是人类,有着类似的情感,尽管他们的情感是偏激的,是不平衡性的,是直接而又暴力的,但是这些直接体验与我们内心深处的原始性息息相关。
与他者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个谜,一个未知数——甚至是一个奥秘。 20年间,我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我喜欢强烈的味道,也即我们人类强烈的感觉和情感——无论是感情上还是身体上的爱、恨、暴力、痛苦与折磨。我希望层层剥开人类开化的一切。在那些偏远的地区,作为局外人,我感觉自己更合群,因为不会有人期待我在那些地方找到归属感。 他不和任何人任何事发生关系,这让他在各个方面开始变得脆弱——易受风雨、海潮、海浪、阿斯马特人的伤害。海水很温暖,我们一直游泳就能到达彼岸。我可不想永远留在这里。迈克尔做出了决定。也许是因为他的年轻,也许是因为他姓洛克菲勒,他的人生从未出现过挫折,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在寻求与其他人类联结的方式。在这里,我找到了安全感,得到了满足。
不错的非虚构作品,就是洛克菲勒怎么死的最后还是语焉不详。。。
我觉得这作者还挺有人类学天赋的。他虽然能理解各种人的想法,但做事情真的非常直(我喜欢)。洛克菲勒家的小少爷死因之一也是对人类学的轻视:想把原始艺术与这个土著人的社会结构、宗教与世界观割裂开,撞枪口是很容易理解的。作者的分析非常有温度,阿斯马特人白人殖民冲突的复仇,迈克尔之死对巴布亚独立的影响,洛克菲勒家族顾及亲情和名誉选择逃避残酷的事实,对阿斯马特人“难以理解”的食人习俗最大化的理解,一个50年前还在石器时代的民族试图用他们的方式从白人(现代社会)的手中夺回尊严。当小说看都很好看了。
不错的纪实调查,让人了解被遗忘的蛮荒之地巴布亚新几内亚
野蛮和收割分别呈现出惊人的多义性;作者有一种锋利的勇气,不仅是有勇气探索,更是有勇气直视
新几内亚的密林深处,死亡的厄运已在向着迈克尔逼近——猎头行动——没错,阿斯马特人的食人祭!加上他,已有17个外来人惨死蛮人腹中,17根比西柱——17份死亡证明!作者耗时两年研究这一谜案,写下了极其惊悚的探案纪实,四星。
很棒的一本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