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唐宋帝国与运河的封面

唐宋帝国与运河

全汉昇

出版时间

2020-10-01

ISBN

978722915152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探研大运河与唐宋帝国兴衰之关系的经济史著作,首次发表于1944年,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的“丛刊”之一,其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被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作品综合分析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全唐文》《册府元龟》等大量历史典籍中关于大运河的史料,将自隋以来运河之畅通与否与帝国国运兴衰的因果关系作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得出结论: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这一学术成果对于我们了解隋唐至明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建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对自东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这一历史进程的描述,以及京杭大运河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莫大贡献。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

1912年11月19日生于广东顺德,1915年举家迁居佛山镇。

1931年~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从陶希圣、傅斯年等名学者,并将中国经济史研究确立为自己的终生志业。

1935年进入中研院史语所为助理员,1941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43年成为副研究员。期间研究兴趣集中唐、宋时期,兼及魏晋南北朝及元代。

1944年出版《唐宋帝国与运河》,该书根据史实,剖析了连结经济重心南方及军事政治重心北方的大运河,其或畅或碍与唐、宋国运盛衰的关系,至今仍被学界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1944年10月获派赴美,先后于哈佛、哥伦比亚及芝加哥三所著名学府进修。1947年回南京,除史语所本职外,到中央大学经济系讲授中国经济史及西洋经济史。

1949年1月随史语所迁台,累迁为...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
第二章 高宗以后的东都与运河 34
第三章 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 62
第四章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 80
第一节 安史乱后政府对江淮财赋需要的激增与运河交通的阻塞 8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运河,联接的不只是南北地理,更是帝国的联通与盛衰
徽宗真•24k•败家子,太能覆国了!
兴亡运河定,盛衰运河凭。一本十几万字的小书,引用了大量史料原文来阐述观点。 唐宋帝国的兴亡与运河的畅通与否息息相关,本书也侧面说明了唐朝的轰然倒塌并不是仅因为藩镇,而更大的原因是黄巢起义军对江淮财赋的破坏及运河不通导致。
京杭大运河是联系北方军政重心与南方经济重心的关键纽带,唐宋两朝之兴衰与之休戚相关。然而,经济重心之南移,南宋方才定型;五代十国之纷争,未因运河而熄。据说梁方仲先生有系统反驳,日后有空认真拜读。🙄
# 来自史语所的论文写作范例 # 太太太好读了
结论算通俗易懂,文中选用史料作证丰富。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一一列出文中观点的作证,史家功底深厚。 中间部分行文半文半白影响阅读,去掉所有史料文言,不妨碍理解全书主旨,总体来说不错。 另外让我读完不卖鱼的理由是这书装帧好看,纸质上乘,哈哈
运河的重要性在北宋不是体现的更重要吗?为什么着重点是在唐朝?
所谓“千古不刊之作”过头了。 没有新的观点。 运河和国势互为因果,把运河强作因,牵强。
经典著作。对于唐宋首都而言,要紧的就是吃饭问题,唐宋运河史就是长安洛阳汴京吃饭史。当北方的政权中心不得不依靠南方的财政供给时,物资如何运输、沿线如何管理、资源如何进城、如何对待运输者等等都是举国轻重的大问题,而这个问题时至今日又有了寓意……
史料翔实,可惜论点不算深入,算是某种时代局限性的小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