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再造“病人”的封面

再造“病人”

杨念群

出版时间

2006-03-01

ISBN

978730007118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杨念群,曾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主编,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2005)等。主要的学术兴趣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究打通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社会关系的解释途径。

目录
导言:医疗史的另一种叙事
第一章 救不了灵魂的医生
“医务传道”理念的起源与分岐
新殖民逻辑与“医务传道”的规模化
医院作为福音传播的的空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结构过于松散.意义不可小觑.
史料不错,但是我读得的感觉是各章似乎还是比较难很清晰地串起来。此外,外语材料年代过于久远,没有注意最新的研究。
从政治和国家制度看医疗变革和中西医冲突。(《疾病的隐喻》待重读。
有人酷评福柯余孽,不解。本书很好!
史料梳理很有意思,但其他槽点实在太多了......观念先行,如此地不严谨。可以看出对“空间”是零理解,还要每句话都非得加个“空间”。
神书!观念史的入坑作。如何用铁板钉钉的史料,叙述观念改变的范例。
蛮好,主要还是指出了一条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路径。
作为线索的隐喻,细菌战与产婆,传教士与医生的二位一体云云…是新史学的一种写作思路吧,最喜欢的是第八章,很应景应时
很有趣的医学史研究。
读第八章《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时,一时不知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