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的封面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侯宜杰

出版时间

2009-08-01

ISBN

978730011028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最优秀的清末立宪运动史,发掘大量史料尤其是报纸杂志,第一次全面、系统、详尽、真实地展现了清末立宪运动史的全貌。

晚清史名家深入讲述,朝野活动场面不断切换,人物情景经常交替,动态地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

观点鲜明,提出许多创造性的独到见解。

------------------------------------------------------------

侯宜杰所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是本关于立宪与经济发展和中国商人阶级成长的关系的杰出著作。此书详尽地记载了清朝末年中国的商人是中国立宪运动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事实。在推动立宪过程中,各级商会形成网路,并逐渐学会英国式商会的自治和民主管理。在预备立宪公会等组织中,商人即占明显优势。

——杨小凯

(该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读来颇多启发。……作者对于清末立宪运动史的研究视野是开阔而富有成效的。论著以此为主轴,将这股与革命思潮并兴的政治改革风潮置于晚清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大背景中,给予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考察。

——《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详细地揭示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全过程,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将这个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新课题。这对于立宪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标志着立宪运动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

侯宜杰,1938年生,江苏省沛县人。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袁世凯全传》、《袁世凯评传》。发表《论清末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论立宪派与革命派的阶段基础》、《应为康梁和立宪派正名》、《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如何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等论文数十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惨变酿成惨祸
一、慈禧倒行逆施
二、康有为不改初衷
第二章 立宪思潮兴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立宪限制君权,开放當禁报禁,地方自治,民选议员,弹劾内阁。。。。怎么说拖延改革呢?要一直走下来,会是怎样?那个大炮,国父?国负?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民族资产阶级正是新生的上升的阶级,中国人民所处的也恰恰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时代。在此时代中,革命派旗帜鲜明地推翻封建专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的是民主运动,固然是民主派。立宪派也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搞的也是民主运动,同样是民主派。所以说立宪运动非但不违背时代潮流,相反,正是时代潮流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的民主运动潮流就是由革命运动和立宪运动两大洪流汇合而成的。。。。怎能说立宪运动反动呢?” 这是本书极为有力的价值!侯先生的《改革风潮》,罗志田先生的《权势转移》是近代史的两本杰作。
清末立宪成绩不小,但慈禧崩,帝国权力中枢真空,皇族犯了左倾错误。盛杏荪理财杰出却反衬其政治幼稚,端方入川维稳却使汉空虚,变相帮助了辛亥首义。
欲实现真正之文明化与现代化就绕不过对清末立宪运动的深刻思考,对立宪运动思考之前则要首先厘清事实,虽有一些话语模式的微瑕,仍不掩盖本书在这两方面的贡献;我的问题是: 作为具有充分政治意识和斗争经验的立宪派和士绅阶层,在辛亥革命后为何没能持续发挥引领社会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好像被逐渐边缘化,华夏也一步步走向最激进和最大代价的演变模式,是专制王朝灭亡也破坏了士绅产生的土壤?是"救亡压倒了启蒙"? 抑或清末民国的"启蒙"覆盖人群太少,移风易俗非一时之工?抑或大一统之惯性魔咒最终摧毁了地方自治?
精读了一大半不想读了,史料太烦琐,而且结尾部分那些观点咋和教材书里面的差的不太多。逻辑思维有一期节目是讲清末立宪的,我听了那讲再看的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有点啰嗦而且看起来压力特别是大,很多地方都是跳读。选的精读部分还差7和8章没有读,吃不消了,读雪珥写的辛亥革命去了。
p418“昔日立宪派进行和平请愿时,再三警告当权者不要丧失人心,当权者不屑一理;而今天下响应革命,他们方才知道丧失人心的可怕了。”
经典。
清政府永远在下一个阶段做上个阶段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