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孟子性善论研究的封面

孟子性善论研究

杨泽波

出版时间

2010-05-31

ISBN

97873001159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孟子性善论研究(修订版)》内容简介:性善论研究素以困难著称,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儒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孟子性善论研究(修订版)》为解决这~难题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认为,人性之所以为善,一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自然生长的倾向,这种倾向属于一种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为人有良心本心,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对内心的影响,是一种伦理心境,属于社会属性,是后天而先在的。区分这两个不同方面,特别是理解伦理心境如何是后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论之谜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作者特别强调,儒家性善论与西方道德哲学有很大差异,以康德道德哲学来研究性善论,只能将其掩盖在西方哲学的阴影之下,不可能准确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扬其独特价值,彰显其特有光彩。

杨泽波,哲学博士,教授。1953年生,河北省人。长年坚持自学。1985年通过中央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大专自学考试。翌年以同等学历考取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同年直升攻读博士,1992年毕业,获博士学位。潜心孟学研究有年,其博士论文(《孟子性善论研究》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并在海内外发表关于孟子以及其他方面的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第一版冯契序第一版潘富恩序韩文版自序前言导论 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及其意义 一、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 二、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意义第一部分 性善论的涵义 第一章 性善论的基本进路 一、心、性、情、才释义 二、孟子论性善的基本进路 第二章 性善论的基本原则 一、存心养性 二、先立其大 三、无愧于心 四、知之必行 第三章 良心本心与伦理心境 一、良心本心的特点 二、伦理心境的涵义 三、良心本心是一种伦理心境 第四章 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 一、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二、关于人性中自然生长倾向的哲学证明 三、对人性中的两个不同部分必须严加分辨 第五章 仁性伦理之发现 一、仁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分野 二、仁性伦理与情感伦理的分野 小结 关于“唯心的”第二部分 性善论的方法 第一章 性善论的发明 一、思、反、诚、约释义 二、关于性善论发明的一种推测 第二章 性善论的立论 一、驳倒论敌:性善论立论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生命体验:性善论立论的命脉 三、形上之天:性善论立论的终极根据 第三章 性善论的践履 一、始于思 二、达于诚 第四章 性善论自反方法之短长 一、自反:性善论的基本方法 二、自反方法的优点 三、自反方法的缺点 小结 关于“先天的”第三部分 性善论的道德形上学建构 第一章 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 一、西方传统的形上学与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二、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的证明 第二章 性善论关于道德形上学的初建 一、建立道德的本体论 二、寻找道德的终极根源 小结 关于“形上学”第四部分 性善论的影响 第一章 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争 一、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 二、苟子对智性的弘扬 三、朱子的兼糅并蓄与暗中偏斜 四、王阳明:心学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 孟子幸福观与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一、利欲幸福 二、道德幸福 三、利欲幸福和道德幸福的关系 四、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第三章 性善论的正面意义与负面意义 一、性善论的正面意义 二、性善论的负面意义 第四章 牟宗三性善论研究的贡献与缺失 一、以道德自律点化性善论 二、以性善论建构道德形上学 三、重新梳理中国哲学发展脉络 四、由性善论进至圆善论 五、一个方法的思考 小结 性善论展望附录一 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学研究儒学所遇困难的一个例证——《孟子心性之学》读后附录二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再论康德道德哲学与孟子性善论的差异参考书目修订版后记
用户评论
借别人的书看的。总体来讲架构完整,思路清晰,重视中西思想比较,从孔到宋明再到新儒家整体脉络是贯通的,是篇上乘的博士论文。等我写博论的时候,再买一本。
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部关于孟子的博论,自有其意义所在。 诚如李明辉先生所言,伦理心境是后天生成的,而孟子性善是先验的,这只能是杨氏自己的善论解释而非孟子的。
十一时读了一部分,然后又花了一周才读完。人性善—— 一个古老的话题,儒家津津乐道。杨氏在书中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但是我很难接受他用伦理心境来诠释良心本心;什么“后天而先在”的诡词是根本行不通的。另外,他对康德的了解似乎还有待提高。
条理清晰,瑕不掩瑜。
作者据其眼中认识论感性、知性、理性三分之传统,提出欲性、智性与仁性的“三分方法”,并以此返回“论人之当然的义理之本原所在者”,即作为第二代新儒家题域的心性之学,直言牟宗三陆象山皆不明孔孟心性结构之分歧而囿于一偏。紧接着,通过爬梳西方伦理学中实/应然的二分矛盾,作者指出孔子仁性的动力是为此问良解;仿皮亚杰以“后天而先在的”(而非先天的)伦理心境解良心本心,复以自然生长倾向为本能基础,指出孟子以天为根由(后文与孔子缺乏道德本体论自觉相较)、弃孔学心性中智性一层是时代影响;其良心本心我固有之一论,因此是“不明其故”。由是观之,孟子性善论既非性本善亦非性善之完成,而是心有善端可以为善,这为孟学形上(也是对思孟学派的)建构良多。以上梳理所需小学工夫我作为外行无力置喙,然而诸多悬疑之处依稀可见过往学风。
这本书应该是杨老师的博士论文,发表的时间很早了。关于孟子性善论 他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学者的观点。“后天而先在”,“仁性、智性、欲性”等等。 我们很难得出观点的恰当与否的结论,但是我认为中国哲学现在需要秉持杨老师治学的一种态度。即用更加现代的,汲取古今中外哲学家智慧的视角去看待中国的哲学。并且作出新的尝试,提出新的理论,解决当代的问题。 哲学需要去回答当代的关切,孟子等先人不是、也不能只是躺在书本里。我们怎么样去回答义务论、欲望,又如何回答见义不为。这都需要新的思考,新的思考需要新的视角。这就是杨老师在做的工作,亦如他所言,他是在严格的限定范围内进行讨论。 有人可能会觉得杨老师这些理论很可笑,即不懂孟子,也不懂康德。但我觉得哲学需要创见,回应和理论只有在论辩中才能更加成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不懂孟子谈什么孟子,不是说花多少年就必然了解孟子、牟先生的,要看悟性
补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