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即神即心的封面

即神即心

程乐松

出版时间

2010-04-30

ISBN

9787300121031

评分

★★★★★
书籍介绍

《即神即心:真人之诰与陶弘景的信仰世界》内容简介:神秘经验与神圣启示是宗教研究中的两难课题,同情地理解神秘经验和神圣启示是宗教研究的责任,然而,神秘经验与神圣启示却从根本上拒斥坚定信仰和私人体验之外的理性分析。《即神即心:真人之诰与陶弘景的信仰世界》以魏晋六朝时期道教上清派神圣启示的经典化及体系化为主题,通过重构诠释者陶弘景的神秘经验及信仰世界,从更加生动的信仰与体验视角人手,梳理上清派启示文本在两个世纪的流转和变化中从神圣启示到神学体系的变迁。在上清派“真人之诰”从启示到经典的文本历史跨越中层现陶弘景作为诠释者“即神即心”的信仰世界。

程乐松,2006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学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六朝道教史及宗教学理论。

目录
导论
一、释题/1
二、概念之界说/5
三、研究历史回顾/9
四、研究资料与方法/1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南北朝的山中宰相
比想像的好很多~~~小同學要加油啊
90分,程氏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博论即巅峰,此后跳大神”😹。是书以对关键文本的细致考订为基础,以同主要学者的学术对话为前提,在宗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考证,对陶弘景信仰世界的大致面貌作出总体勾勒。这与此后“神启式叙述、套娃式注释”的风格大相径庭,令人难以置信。比较遗憾的是,其对海外学界比较推崇,国内学界只重钟来因、王家葵数人,以致不少观点与前人重复。譬如孙游岳并非陶弘景之师,钟国发有系统论述;又如上清仙传问题,王青、赵益均有考证。或是对历史领域比较隔膜,诸如典签、奉朝请之类的考研常识,似无需专门征引元典注解。
大致翻阅一遍。主要讨论陶弘景对上清派文本的整理和编注,比较重视文本的性质和构成。行文和论证太啰嗦了。校勘比较粗糙,最后参考文献部分:1、误《华阳国志》作者常璩为“常鐻”,2、误《法苑珠林》为《法苑珠琳》,3、误《汉魏之际儒道关系与士人心态》作者王晓毅为“王晓义”,4、误《南北朝文学史》作者之一沈玉成为“沈育成”。很奇怪的是,参考文献中将《魏晋南北朝考古》的作者罗宗真误作“罗宗振”,而在第20页脚注却将其误作“罗振宗”!另外,第218页“附录一”辑《登真隐诀》佚文,有的完全没有点断,例如:“此亦道之不专也夫抱道不行犹无道也握宝不用犹无宝也。”
读得略不惬意,似乎每阅至期待作者深入展开分析之处,即是论题转换之时……
以成书考辨为主,不断重复研究宗旨,却很少实质性深入展开,对理解陶弘景和《真诰》只有些微帮助
这书对研究有不少启发,但感觉文献引用上还有待加强。日本人的好多论文,注释引用错误比比皆是,怀疑是否看过原文,还只是简单罗列,洋洋洒洒。
理论不错,实证相比差一些,这是哲学出身的道教学者的通病吧。
全书最常出现的词中当有“换而言之”,偶尔出现或可原谅,如果总是出现,就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表述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