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自我分析纲要的封面

自我分析纲要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出版时间

2012-08-01

ISBN

978730016146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不是传记,而是布尔迪厄对自我的社会分析。布尔迪厄对自己采取了批判反思的视角,仅仅选取了自身经历中从社会学观点来看直接相关的特征,也就是对社会学理解和解释必要的特征。他描述了五十年代初他进入哲学场时的可能性空间的状况,他从哲学转向人种学和社会学的蜕变过程,他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从事的调查,他的童年经历和寄宿生活,最终提出对自身的知识筹划的社会学解释:他低微的出身与学业的成功产生了他分裂的习性,这种习性与他积累的学术资本一起,在知识场的作用下,导致他独特的实践——通过对立面的协调,把宏大的理论抱负与低微的研究对象相结合,以求创立一种总体性的实践的社会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现任巴黎高等研究学校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目录
出版社按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有些问题,读起来不是很通畅,有些地方出现盲见,致使布尔迪厄的精微分析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
翻译太不畅,对于世界很多人提出怀疑,而对于知识世界,很少提出有人怀疑
匆匆一过,有些不知所云。先不打分了,一周后再读…
布尔迪厄在并没有(一种功利性的简单想法)给我提供我所需要的东西,一套我可以立即着手进行有效自我分析的方法(毕竟我以为是一本大部头,权威而完美地提供自我分析的指南)。但是到最漫长的第三部分,我得以看到他终于在学术传记中糅进一些不完全的,恰当的经验(因为我还对布尔迪厄的学术一无所知),得以缓解。布尔迪厄清醒的认识到,叙述纯粹的个人经验——他称为俗套和虚伪的传记式写作——不仅是乏味而且是危险的,因此他在第四章不得不谨慎,不过也道出了自己的分裂与矛盾。事实上,所有人的人都生活在分裂之中。也许我们可以假定(假定完美统一都存在)说,一个人之所以分裂,乃在于他试图把他无法抹除的(经验)属性与一个错误的对象统一起来,试图与其融合,他还未找到真正的融合上升之物。
充满感情和八卦史但又不失严谨的一个小册子。布尔迪厄这本书并非要在理论上有所深入,更适合作为读《区分》的前提。 ps:黑这本书翻译渣的人究竟有几个会法语的?
真诚与坦然,克制的笔调下蕴含着炙热的情感。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在打斗和起哄中培养的,手艺人之子,小商人之子,他们或早或晚地失学,我与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我们的环境中某些未知的文化现象面前感到不安和恐慌。」 希望我有一天能接住他抛出的长矛。
布尔迪厄对于他所在的主要“场”,即当时的知识世界尤其是法国高等教育学术界,始终是一种他所言的“分裂的习性”,即反抗与服从、决裂与期待的双重矛盾的特征,正如他对卡夫卡的引用“难道你不是出现在你不承认其判决的一个法庭上”?这也是他在最后所分析到的。尽管如此,这丝毫不影响他反精英姿态的真诚性,以及面对自己的反思和诚实。And十分不推荐这版的翻译。
清晰易读 3.31一个下午读完本版本 是入门布尔迪厄不错的选择哇
补标一下。最喜欢的一部布迪厄作品(秒杀《回归故里》)。
难道你不是出现在你不承认其判决的一个法庭上?